0 Comments

最近好多朋友在買房時都會問到「大樓樓層厚度」這個問題,畢竟這直接關係到隔音效果跟居住品質。其實台灣的建築法規對於樓板厚度是有明確規定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細節,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的資訊。

首先我們來看看不同時期建築法規對樓板厚度的要求變化。在2005年以前,很多建案的樓板厚度只有12-15公分,這種厚度其實隔音效果很有限,樓上走路、搬東西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2005年之後的新建案,法規要求至少要達到15公分以上,現在很多新建案甚至做到18-20公分,隔音效果就好很多了。下面這個表格可以讓大家更清楚了解:

建築年代 常見樓板厚度 隔音效果
2005年前 12-15cm 較差,容易聽到樓上噪音
2005-2015 15-18cm 中等,基本隔音
2015年後 18-20cm 較佳,大幅降低噪音

說到實際居住體驗,樓板厚度真的差很多。我朋友住在2003年蓋的大樓,樓板只有13公分厚,他說連樓上鄰居穿拖鞋走路的聲音都聽得到,更別說小孩跑跳或是搬動家具的聲音了。後來他搬到2018年新建的大樓,樓板厚度有18公分,生活品質立刻提升不少,終於不用再被樓上的生活噪音困擾了。

除了隔音問題,樓板厚度其實也跟建築安全有關。較厚的樓板結構強度更好,遇到地震時也比較穩固。現在很多建商在推案時都會特別強調樓板厚度,有些甚至做到20公分以上,這不僅是行銷噱頭,確實對居住品質有實質幫助。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建案雖然標榜厚樓板,但實際測量可能會發現厚度不足,所以建議在驗屋時要特別確認這點。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樓板厚度跟建築工法也有關係。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跟現在比較新的Alfa Safe系統工法,在同樣厚度下可能會有不同的隔音效果。有些建商會使用特殊隔音材質或工法來提升隔音性能,這些都是在看房時可以多留意的細節。畢竟買房是長期投資,多了解這些資訊才能選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好房子。

大樓樓層厚度

為什麼大樓樓層厚度會影響你的居住品質?專家這樣説

最近買房或租房時,你有沒有注意過樓層厚度這個細節?其實這跟我們每天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耶!建築師朋友告訴我,樓板厚度直接影響隔音效果,太薄的樓板會讓你清楚聽到樓上小孩跑跳、搬家具的聲音,嚴重時連沖馬桶的水聲都聽得一清二楚,長期下來真的會讓人神經衰弱。而且啊,厚度不足的樓板抗震能力也比較差,遇到地震時搖晃感會更明顯,住起來安全感就差很多。

來看看不同樓板厚度的實際差異:

樓板厚度 隔音效果 抗震能力 常見建築類型
12-15cm 較差,易傳導聲音 基本合格 老舊公寓、便宜套房
18-20cm 中等,日常噪音可阻隔 良好 一般電梯大樓
22-25cm 優異,大幅降低噪音 優良 高級住宅、豪宅
28cm以上 極佳,幾乎聽不到上下樓聲音 卓越 超高層建築、五星飯店

結構技師特別提醒,現在新建案為了節省成本,有些會把樓板做到剛好符合法規最低標準的15公分,雖然驗收時沒問題,但實際住起來真的差很多。像我表姊去年買的預售屋交屋後才發現,樓上鄰居晚上走路聲聽得超清楚,後來花了好多錢做天花板隔音還是沒辦法完全改善。所以看房時除了注意坪數、採光,記得要問清楚樓板厚度,最好實際敲敲看牆壁感受一下材質,有預算的話優先選擇20公分以上的物件,住起來真的舒服很多。

另外有個小撇步要分享,看屋時可以特別注意浴室和廚房這些容易有管線的地方,因為這些區域的樓板通常會加厚來埋設管線,如果連這些地方的樓板都感覺很薄,那其他區域的厚度可能就更不樂觀了。現在有些建商會在銷售時特別強調「加厚樓板」當成賣點,雖然價格可能會貴一點,但長期來看絕對值得投資,畢竟睡眠品質和居住安寧真的很難用金錢衡量啊!

買房前必看!如何判斷建案樓板厚度是否足夠?這可是影響居住品質的關鍵細節啊!很多人在看房時只注意格局跟裝潢,卻忽略樓板厚度這個隱形守護者。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輕鬆判斷建案品質,不用擔心買到隔音差、震動明顯的房子。

首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建商要「結構計算書」,這份文件會清楚標註各樓層的樓板厚度。正常來說,住家的樓板厚度至少要15公分以上才夠用,如果是豪宅或商辦,通常會做到18-20公分。記得要特別注意浴室、陽台這些地方的厚度,因為這些區域最容易偷工減料。如果建商支支吾吾不給看,那就要提高警覺了!

另外現場看房時也有小撇步可以觀察。帶個硬幣輕輕敲擊地板,聲音沉悶表示厚度足夠,如果聲音很清脆空洞,可能就有問題。還可以注意門框跟地板的接縫處,從側面看應該要有足夠的厚度。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空間的建議厚度給大家參考:

空間類型 建議樓板厚度 備註
一般住宅 15cm以上 基本隔音需求
浴室/廚房 18cm以上 防水層與管線考量
客廳/主臥 18-20cm 降低腳步聲傳遞
商辦/公共空間 20cm以上 承重與消防需求

實際看預售屋時,記得要求銷售人員帶看樣品屋的「結構剖面模型」,這是最直觀的判斷方式。如果建案已經完工,可以試著在不同時段去看房,特別選晚上住戶多的時候,聽聽看樓板傳來的噪音狀況。現在很多建案會強調「制音樓板」或「加厚設計」,這些都是加分項,但還是要確認實際厚度是否符合廣告說法。

大樓樓層厚度

樓板厚度15cm真的夠嗎?內行人揭密隔音關鍵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買房時看到建商標榜樓板厚度15cm,這樣隔音效果到底夠不夠?」其實啊,樓板厚度只是影響隔音的其中一個因素,真正關鍵在於整體結構設計跟施工品質。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內行人才懂的眉角,讓你買房時不再被數字迷惑!

先講個實際案例,我朋友阿明去年買了間新成屋,建商號稱15cm樓板加隔音墊,結果樓上小孩跑跳聲還是聽得一清二楚。後來請結構技師來看才發現,問題出在「樓板鋼筋間距太寬」跟「隔音墊偷工減料」。所以說啊,厚度不是唯一標準,施工細節更重要!

這邊整理幾個影響樓板隔音的關鍵要素給大家參考:

項目 理想規格 常見偷工減料手法
鋼筋間距 15cm以內 拉到20cm以上省成本
混凝土強度 3000psi以上 混用低強度混凝土
隔音墊材質 專用隔音橡膠墊 用便宜泡棉替代
管道間處理 填充隔音棉+防火泥 只塞報紙或留空隙

另外要提醒的是,現在很多建案會用「輕質混凝土」來減輕結構負擔,這種材料雖然符合法規,但密度比傳統混凝土低,隔音效果自然打折扣。如果真的很在意噪音問題,看房時可以特別問清楚建材種類,甚至要求提供施工照片佐證。

說到實際感受,我自己住過12cm厚但施工扎實的老公寓,反而比某些號稱15cm的新大樓安靜。關鍵就在老房子用的鋼筋密、混凝土磅數足,樓板敲起來聲音很沉,不像有些新大樓空心感很重。所以與其糾結數字,不如實際去敲敲看牆面,聽聲音就能判斷結構扎不扎實啦!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