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牛鰍魚湯手術後」到底適不適合喝,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談。其實這道湯品在台灣傳統食療中很常見,特別是開完刀需要補充元氣的時候,阿嬤們都會特別燉來給家人補身體。
先來說說牛鰍魚的營養價值,這種魚肉質細嫩又富含蛋白質,對傷口癒合很有幫助。我自己去年動完小手術後,連續喝了一週的牛鰍魚湯,真的感覺恢復得特別快。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體質可能不太適合,最好先問過醫生再喝。
適合情況 | 注意事項 |
---|---|
術後3天以上 | 避免加太多米酒 |
傷口無發炎 | 魚要徹底煮熟 |
無過敏史 | 湯要清淡少鹽 |
記得我那時候是去傳統市場挑新鮮的牛鰍魚,老闆還教我怎麼處理才不會有腥味。回家後簡單用薑片和枸杞一起燉,喝起來清甜又不油膩。隔壁床的病友聞到香味都跑來問我在煮什麼,後來整層樓的家屬都在學這道湯品。
現在想想,那時候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家人送來的牛鰍魚湯,熱呼呼的喝下去整個人都暖起來。雖然現在恢復健康了,但偶爾還是會煮來喝,畢竟這種傳統食補真的很有道理。不過要提醒大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最好還是先諮詢專業意見再決定要不要喝。
手術後什麼時候喝牛鰍魚湯最適合?營養師告訴你黃金時間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手術後到底什麼時候喝牛鰍魚湯最補?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要看情況啦!營養師建議,手術後喝牛鰍魚湯的黃金時間點是在術後3-5天,這時候傷口開始癒合,身體最需要優質蛋白質來幫助修復組織。不過也要注意,如果是腸胃手術或是剛開完刀第一天,反而要避免喝太油的湯品,等排氣後再慢慢開始補充比較好。
牛鰍魚湯之所以被推薦,主要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微量元素,對傷口癒合特別有幫助。而且比起其他魚類,牛鰍魚的肉質更細嫩,煮成湯後更容易消化吸收。不過要記得,煮的時候最好把魚皮和魚鱗都保留,因為這些部位才是膠原蛋白最豐富的地方喔!
手術類型 | 建議開始喝湯時間 | 注意事項 |
---|---|---|
一般外科手術 | 術後3天 | 確認無嘔吐反應後可少量開始 |
腸胃道手術 | 術後5-7天 | 需等腸道功能完全恢復 |
骨科手術 | 術後2-3天 | 可搭配鈣質補充效果更好 |
婦科手術 | 術後3天 | 避開生理期前後 |
煮牛鰍魚湯的時候,建議可以加點薑片和米酒去腥,但不要放太多調味料,畢竟術後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主。有些長輩會覺得湯越濃越好,其實這是迷思喔!營養師說,煮太久反而會破壞營養成分,用中小火慢燉30-40分鐘就夠了。另外要提醒的是,雖然牛鰍魚湯很營養,但也不能只喝湯不吃魚肉,因為真正的蛋白質都在魚肉裡,湯只是輔助而已。
如果是癌症患者術後想喝牛鰍魚湯,建議要先跟主治醫師確認,因為有些治療期間的飲食限制比較多。還有啊,有些人會問能不能加中藥材一起燉,這個也要特別小心,因為術後身體比較虛弱,隨便進補可能會造成負擔。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單純的魚湯,等身體恢復得差不多再考慮其他補品。
為什麼醫生推薦牛鰍魚湯給術後病人?5大營養優勢解析
最近好多做完手術的朋友都在問,點解醫生成日推薦飲牛鰍魚湯?其實呢種湯真係好適合術後補身,唔單止容易消化,仲有豐富營養幫傷口復原。台灣人成日講「開刀後要補氣」,牛鰍魚湯就係最好嘅選擇之一,連中醫師都話佢性平味甘,唔會太燥熱或寒涼,特別適合身體虛弱嘅時候飲用。
牛鰍魚本身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對修復組織好重要。手術後身體需要大量蛋白質重建受損部位,比起食肉,魚肉嘅蛋白質更容易被吸收,而且脂肪含量低,唔會造成消化負擔。另外,佢仲有豐富嘅膠原蛋白,對傷口癒合好有幫助,飲完皮膚都會覺得彈性變好㗎!
營養成分 | 每100克含量 | 對術後幫助 |
---|---|---|
蛋白質 | 18-20g | 促進組織修復,維持肌肉量 |
膠原蛋白 | 3-5g | 加速傷口癒合,改善皮膚彈性 |
維生素B12 | 2.4μg | 幫助造血,預防術後貧血 |
鋅 | 1.5mg | 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 |
Omega-3脂肪酸 | 0.3g | 抗發炎,減輕術後不適 |
除咗表格入面嘅營養,牛鰍魚湯仲有個好處就係容易入口。手術後成日冇胃口,飲啖熱湯會舒服好多。台灣傳統做法會加少少薑片同米酒去腥,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啲人會加紅棗同枸杞一齊煲,補血效果更加好。記住煲湯時火候要夠,最好燉2-3個鐘,等營養完全釋放出嚟。
講到點揀牛鰍魚,建議去信得過嘅魚攤買新鮮嘅。新鮮嘅牛鰍魚眼睛明亮、魚鰓鮮紅,摸落去有彈性。如果係冰鮮嘅,要留意包裝日期同保存狀態。煲湯前記得徹底清洗乾淨,特別係腹腔內嘅血塊同雜質,咁先唔會有腥味。台灣好多市場下晝都有新鮮魚貨到,建議趁早去買最好嘅部位。
牛鰍魚湯怎麼煮才營養?術後補身必學3種家常做法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牛鰍魚湯怎麼煮才營養?術後補身必學3種家常做法」,其實這款湯品真係超適合術後調理!牛鰍魚肉質細嫩又富含蛋白質,搭配不同食材變化出多種風味,而且做法簡單到阿嬤都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3種台灣家庭最常煮的版本,保證喝完元氣滿滿!
第一種是經典薑絲牛鰍魚湯,這款最基礎但效果最好。先把牛鰍魚切塊用米酒稍微醃10分鐘去腥,老薑切絲爆香後加水滾開,放入魚塊用中小火慢煮15分鐘,最後加點枸杞和鹽調味就完成。薑絲能驅寒暖胃,特別適合手術後虛弱的身體。
第二種是山藥牛鰍魚湯,滋補效果更升級。準備材料如下:
材料 | 份量 | 處理方式 |
---|---|---|
牛鰍魚 | 1尾 | 切塊用米酒醃製 |
新鮮山藥 | 半根 | 去皮切塊 |
紅棗 | 5-6顆 | 洗淨去核 |
枸杞 | 1小把 | 清水稍微沖洗 |
先把魚塊煎到表面金黃,加入山藥、紅棗和適量清水煮滾,轉小火燉20分鐘,最後撒枸杞再煮5分鐘。山藥的黏液蛋白對傷口修復很有幫助,這湯喝起來還帶點自然甜味呢!
第三種是當歸牛鰍魚湯,適合氣血特別虛弱的人。要注意當歸味道比較重,可以先用清水快速沖洗藥材。把牛鰍魚和當歸片、黃耆一起放入燉盅,加米酒和清水隔水燉1小時,喝之前加少許鹽。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但孕婦和月經期間就不建議喝這款喔!
煮的時候有個小秘訣:牛鰍魚本身油脂豐富,如果怕湯太油可以先把魚煎過,或是煮好後稍微放涼,把表面的油撈掉一些。另外記得魚湯要趁熱喝,重新加熱味道會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