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冇試過開remote desktop連線時,遇到「身體釘子」嘅情況?明明網絡正常,但就係連唔到遠端電腦,真係令人好頭痛。呢種情況就好似身體入面有粒釘仔咁,唔會致命但會令你好唔舒服,特別係當你急住要處理工作嘅時候。
其實remote desktop連線失敗有好多可能原因,我整理咗幾個常見狀況同解決方法俾大家參考:
問題類型 | 可能原因 | 簡單解決方法 |
---|---|---|
身份驗證失敗 | 密碼錯誤/權限不足 | 檢查帳號權限/重設密碼 |
網絡連線問題 | 防火牆阻擋/端口未開 | 檢查3389端口/暫時關閉防火牆測試 |
憑證錯誤 | 電腦憑證不匹配 | 刪除舊憑證重新建立連線 |
遠端服務未啟動 | Remote Desktop服務被停用 | 到服務管理員重新啟動服務 |
同時連線人數限制 | 超過授權連線數 | 登出其他連線/調整授權設定 |
記得有次幫朋友處理remote desktop問題,佢嘅情況好特別,本地帳號可以登入但Azure AD帳號就唔得。後來發現係因為佢公司嘅群組政策設定咗只允許特定安全群組使用遠端桌面,呢啲細節真係要好仔細先check到。
另外有個常見情況係連線時彈出「無法驗證遠端電腦身份」嘅警告,好多人都會直接跳過。但其實呢個提示好重要,可能代表你連緊嘅電腦被人動過手腳。安全起見,最好先確認清楚先好繼續連線啊!
而家愈來愈多人用remote desktop app代替傳統連線方式,但有時app反而會出現啲古靈精怪問題。例如明明瀏覽器版連得到,但個app就係死活連唔上。遇到呢種情況可以試下清除app快取,或者重新安裝最新版本。
什麼是身體釘子?原來這些小症狀都在提醒你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明沒受傷,身體卻時不時這裡痛、那裡酸,像被無形的釘子扎到一樣。這些小症狀其實是身體在跟你「講話」啦!台灣人常說的「身體釘子」,就是指那些反覆出現卻容易被忽略的不適感,可能是姿勢不良、壓力太大,或是身體某個部位在抗議的訊號。
現代人工作忙,常常坐到腰痠背痛才發現問題大了。像我們辦公室的小美,前陣子老是覺得肩膀「卡卡」,以為只是冷氣吹太多,結果去推拿才發現是長期打電腦姿勢不正確,頸椎都快變形了!所以啊,別小看這些「小釘子」,它們可能是身體的警報器喔~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遇到的「身體釘子」症狀,快看看你中幾個:
常見症狀 | 可能原因 | 改善小撇步 |
---|---|---|
肩頸僵硬 | 低頭滑手機/電腦姿勢不良 | 每小時伸展5分鐘,用熱毛巾敷 |
胃悶悶不舒服 | 壓力大/飲食不規律 | 少量多餐,喝溫熱的薄荷茶 |
腳底板痛 | 穿錯鞋/久站 | 換有足弓支撐的鞋子,泡鹽水腳浴 |
眼睛酸澀 | 3C產品用太久 | 20-20-20法則(每20分鐘看20呎外20秒) |
這些症狀很多人都有,但常常拖到變嚴重才處理。像我們巷口麵攤的老闆,之前總說手腕痛,後來連鍋鏟都拿不穩,才知道是「媽媽手」找上門。所以啊,下次身體又出現這些「小釘子」,別再以為忍忍就過去了,早點調整生活習慣才是王道!
身體釘子何時會出現?這些時間點要特別注意!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身體痠痛像被釘子扎」的感覺,這種不適經常出現在特定時段,而且跟生活習慣超有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容易中招的時機,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好記住。
首先就是「長時間維持同個姿勢」的時候,像現在很多人WFH(居家辦公),一坐就是4、5個小時不動,肩膀和腰背就會開始抗議。特別是下午3點到5點這段時間,身體已經累積整天疲勞,痠痛感會特別明顯。再來是「季節轉換期」,台灣濕氣重,7、8月冷氣房進進出出,或是冬天突然變天,肌肉緊繃得像被釘子固定住一樣,連轉頭都困難。
另外女生要特別注意「生理期前後」,荷爾蒙變化會讓身體對疼痛更敏感。我很多女性朋友都說那幾天連背部都像被釘滿圖釘,隨便動一下就痛。還有「熬夜隔天」也是高風險時段,睡眠不足會讓肌肉修復能力變差,早上起床那刻簡直像被釘在床上起不來。
高風險時段 | 好發部位 | 預防小技巧 |
---|---|---|
久坐辦公時 | 肩頸、下背 | 每小時站起來伸展5分鐘 |
季節交替 | 全身關節 | 泡熱水澡或熱敷疼痛處 |
生理期前3天 | 腰部、骨盆 | 補充鎂片、做溫和瑜伽 |
睡眠不足次日 | 全身肌肉 | 睡前熱牛奶+小腿按摩 |
最近天氣熱到爆,冷氣吹太多真的很容易引發身體釘子現象。上週我才幫同事刮痧,她整個背僵硬到像釘了木板,刮出來的痧痕超明顯。建議大家冷氣溫度別調太低,最好在26-28度之間,而且要定時起來活動筋骨。特別是中午吃飽飯後直接趴睡,醒來常常會發現脖子卡住轉不動,這種時候熱敷比直接按摩更有用喔。
最近皮膚突然冒出紅腫的小顆粒,摸起來痛痛的像釘子一樣?為什麼會長身體釘子?5個你可能忽略的日常習慣其實就藏在生活細節裡。這些小東西雖然不是大病,但發作起來真的超煩人,今天就來聊聊那些讓你不知不覺中招的壞習慣。
首先就是洗澡水溫開太燙!很多人冬天愛洗熱水澡,但水溫超過40度會把皮膚的天然油脂都洗掉,讓皮膚屏障受損。我阿嬤以前都說「燙到皮膚紅紅才乾淨」,結果反而讓背部跟胸口狂長小疹子。建議水溫控制在38度左右最剛好,洗完澡記得馬上擦乳液鎖住水分。
再來是健身後沒換衣服的習慣,這點超多人中標。運動流汗後衣服濕濕的貼在身上,加上健身房器材上的細菌,根本是培養釘子的溫床。我朋友就是這樣,練完重訓懶得換衣服,開車回家半小時後背就開始冒紅點。現在他都會在包包放替換的棉質T恤,情況改善超多。
常見壞習慣 | 對皮膚的影響 | 改善方法 |
---|---|---|
熬夜追劇 | 免疫力下降易發炎 | 11點前上床 |
穿太緊牛仔褲 | 摩擦導致毛囊炎 | 選寬鬆透氣款 |
手機貼臉講電話 | 下巴長悶痘 | 用耳機或開擴音 |
另外要提醒的是「以為沒流汗就不換睡衣」的迷思。夏天開冷氣睡覺雖然涼爽,但皮膚整晚還是會分泌油脂和代謝角質。我那件最愛的卡通睡衣連續穿三天後,肩膀就開始長一粒粒的,醫生說這叫「睡衣毛囊炎」,現在我都準備3-4件輪流換。
最後是很多人忽略的「包包肩帶」問題。尤其是那種細肩帶的托特包,裝了筆電跟雜物後超重,整天摩擦同個部位的皮膚。我有次出差背太重,腋下旁邊竟然磨出一排小釘子,現在都改背雙肩包或寬肩帶的款式。皮膚科醫師說這種摩擦引起的疹子,在夏天特別容易變成色素沉澱,要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