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易經》中很重要的「序卦傳原文」,這篇內容主要是在講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和相互關係。很多人剛接觸易經時,都會覺得卦序很複雜,但其實序卦傳就像是一本使用說明書,幫我們理解為什麼這些卦要這樣排列。

序卦傳原文中特別強調「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從乾坤兩卦開始講起,把六十四卦分成上經和下經。上經講的是天地自然的道理,下經則著重在人事的變化。這種排列方式不是隨便來的,而是有它深刻的邏輯在裡面。比如說:

卦序 卦名 主要意涵
1 天行健
2 地勢坤
3 萬物始生
4 啟蒙教育

看這個表格就知道,從乾坤到屯蒙,講的就是宇宙生成的過程。這種排列方式在序卦傳原文裡說得很清楚,每個卦之間的過渡都有它的道理。比如屯卦講萬物初生時的艱難,接著蒙卦就是講怎麼啟發教育,這種前後連貫的關係真的很妙。

序卦傳原文還提到「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這就是易經裡常說的物極必反的道理。就像我們現在聽音樂用Spotify,一開始覺得很方便,但用久了可能會發現一些限制,這時候就會想升級成Premium版本。這種從通到否的變化,跟易經講的道理其實很像。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序卦傳原文中關於人倫關係的部份。從咸卦講男女感應,到恆卦講婚姻持久,再到遁卦講隱退之道,這種排列都是在反映人生的不同階段。就像我們使用各種服務時,從註冊、登入到付費升級,每個步驟都有它的意義和時機。

序卦傳原文

序卦傳原文到底在講什麼?三分鐘帶你搞懂

大家讀《易經》時一定看過「序卦傳」,但那些文言文到底在講什麼碗糕?其實它就是幫我們整理六十四卦的排列邏輯,像在說一個超長的故事,從天地開創講到人情世故。卦跟卦之間不是隨便排的,而是有因果關係,就像我們生活中「因為這樣,所以那樣」的連鎖反應。

先來看幾個經典的卦序關係:

前卦 後卦 關係說明
乾(天) 坤(地) 先有天地才能化生萬物
屯(初生) 蒙(啟蒙) 萬物剛出生需要被教導
訟(爭執) 師(戰爭) 吵架吵到最後就打起來

你會發現它從宇宙觀講到人類社會,比如「比卦」講人際親近後,緊接著「小畜卦」就在說累積資源,根本是古代版的「先交朋友再賺錢」的生存指南啊!中間還穿插像「泰極否來」這種人生起伏的智慧,完全就是老祖宗的生活觀察筆記。

特別有趣的是,它用「物極必反」的概念串場,像「剝卦」爛到極點後接「復卦」重新開始,這種安排根本在暗示:事情壞到不能再壞時,轉機就要來了啦!難怪很多人說序卦傳根本是古人寫給我們的「人生劇本大綱」,只是用卦象當符號而已。

為什麼學易經要先讀序卦傳原文?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為什麼學易經要先讀序卦傳原文?」其實啊,這就像學煮菜要先認識食材一樣,序卦傳就是易經的「食材清單」,把六十四卦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直接跳過序卦傳去學易經,就像不看食譜亂加調味料,最後煮出來的東西肯定走味啦!

序卦傳用短短幾百字,就把卦與卦之間的關係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比如〈乾〉〈坤〉講天地開創,接著〈屯〉卦講萬物初生的艱難,再到〈蒙〉卦講啟蒙教育…這種編排不是隨便來的,而是古人觀察自然規律的智慧結晶。我整理了個簡單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卦序 卦名 核心概念 生活舉例
1-2 乾坤 天地創始 創業初期
3-4 屯蒙 萌芽學習 新手適應
5-8 需訟師比 需求競爭 職場生存

很多現代人學易經只想速成,直接翻到〈乾〉卦看「天行健」就覺得夠用了。但這樣會漏掉超多細節!像〈咸〉卦講感應,如果沒看序卦傳說「夫婦之道不可不久也」,怎麼會知道這卦其實在講感情要細水長流?我遇過有人用〈咸〉卦問投資,結果完全解錯方向,就是因為沒搞懂卦序背後的邏輯。

讀序卦傳原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避開後人過度解讀的干擾。現在市面上很多易經書都加了自己的觀點,反而把簡單的道理複雜化。我建議新手準備三樣東西:一本原文、一支筆、一杯茶,慢慢把序卦傳當故事讀,你會發現裡面連「物不可以終盡」這種生活智慧都藏得好自然,根本不用死記硬背。

序卦傳原文

今天我們來聊聊「序卦傳原文是誰寫的?作者背景大解析」這個話題。作為《易經》十翼之一,序卦傳雖然篇幅不長,但對於理解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非常重要。不過關於它的作者,歷來都有不同說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有趣的考證吧!

關於序卦傳的作者,最常見的說法是孔子。這個觀點主要來自《史記》和《漢書》的記載,認為孔子在晚年整理《易經》時,親自撰寫了包括序卦傳在內的十翼。但現代學者發現,序卦傳的語言風格與《論語》等確認為孔子著作的典籍有些差異,這讓作者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另一個有趣的觀點認為,序卦傳可能是戰國時期儒家學者的集體創作。當時的學者們在傳承孔子思想的過程中,可能對《易經》進行了系統性的詮釋和補充。這種說法得到不少支持,因為序卦傳中確實融合了儒家對於宇宙秩序和社會倫理的理解。

讓我們用表格來整理一下主要的作者說法:

作者說法 主要支持者 關鍵證據
孔子 司馬遷、班固 《史記》《漢書》記載
戰國儒家學者 現代考據學派 語言風格分析
漢代學者 部分疑古派 內容與漢代思想有相似處

有趣的是,考古發現也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線索。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易經》,雖然內容與傳世本有所不同,但其中類似序卦傳的部分已經存在,這說明至少在漢初,這類解釋卦序的文獻就已經流傳了。這讓作者年代的推斷可以上溯到更早的時期。

從內容來看,序卦傳展現了古人對天地萬物變化規律的深刻理解。它不僅解釋了六十四卦為什麼要這樣排列,更蘊含了陰陽相生、物極必反的哲學思想。無論作者是誰,這部作品都凝聚了古代智者對宇宙人生的思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