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空有不二:生活中的虛實相生

最近在整理AOL郵箱時,突然領悟到「空有不二」的道理。那些堆積如山的未讀郵件看似實體存在,但點開後才發現多數都是系統自動發送的廣告信,這種「看似有實則空」的狀態,不正是佛家所說的空性嗎?

現象 空性解讀 日常例子
電子郵件 數據流動的暫時聚合 AOL信箱中的未讀郵件
今日日期 時間標記的相對概念 Excel中TODAY()函數的結果
期刊名稱 學術標籤的暫時約定 SCI期刊縮寫的演變過程

看著電腦螢幕上顯示的2025年7月14日,想起有人問「what is the date today」和「what day is it today」的區別。日期本身只是人為設定的標記,就像「as of」「as at」這些時間介詞的用法,都是我們賦予時間的框架。當我們說「這個會議記錄as at 7月14日」,其實是在創造一個時間的幻象。

在整理SCI期刊縮寫表時更深刻體會到,連學術界最嚴謹的命名系統都在不斷變化。那些我們以為固定不變的標準,其實就像AOL信箱的界面設計,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更新。法語使用者可能正在搜尋「Comment accéder à ma boîte mail AOL」,而英語用戶則在查找「Connexion – Se connecter à AOL」,同樣的服務因語言不同而呈現完全不同的面貌。

美國眾議院宣布7月14日為「加密週」,要處理重要加密法案。這種將特定日期賦予特殊意義的行為,不正是「有」的具體展現嗎?但追根究底,7月14日和其他日子一樣,都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單位。我們在Excel用TODAY()函數抓取當天日期時,得到的也只是一串會隨系統時間變動的數字。

空有不二

1. 什麼是空有不二?3分鐘帶你搞懂佛教核心概念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空有不二」這個佛教概念到底在講什麼,其實這真的是佛法的核心思想之一,而且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懂啦!簡單來說,「空」不是指什麼都沒有,「有」也不是指真實存在,兩者其實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就像我們看海浪,你說它是「水」還是「浪」呢?從本質來看都是H₂O,但形式上又確實有不同的波浪形態,這就是「空有不二」最生活化的例子。

在佛教經典中,這個概念經常被用來解釋世間萬物的本質。我們常常會執著於眼前看到的事物,覺得它們是真實存在的,但其實所有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不過要注意喔,說「空」不是否定現象的存在,而是說現象的本質是空性的。這種看似矛盾的說法,正是佛教最深刻的智慧所在。

讓我們用個表格來比較「空」和「有」的關係:

概念 表面意義 實際內涵 生活例子
什麼都沒有 無自性、無固定本質 雲朵看似實體,實則水氣聚散
真實存在 暫時的現象顯現 我們看到的雲朵確實存在
不二 對立矛盾 本質與現象的統一 雲既是水氣(空)也是雲(有)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這個概念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呢?」其實理解空有不二,最能幫助我們放下執著。當我們遇到順境時,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因緣和合,不會過度貪著;遇到逆境時,也明白痛苦的本質是空性,不會被情緒完全淹沒。這種中道的智慧,正是佛教教導我們面對人生的最佳態度。

在禪宗的公案裡,常常用「指月之指」來比喻這個概念。老師的手指指向月亮(真理),但我們常常只盯著手指看。手指(有)只是指向月亮(空)的工具,兩者本來就是一體的。這種不落兩邊的思考方式,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體會,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理解的。

2. 為什麼禪師總説空有不二?原來生活處處是智慧。這句話聽起來很玄,但其實跟我們台灣人的日常生活超有關係!就像去夜市買鹽酥雞,那個紙袋看起來空空的(空),但裝了雞排後馬上變超有份量(有),這不就是「空有不二」最接地氣的例子嗎?

禪師講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像我們的手機充電線,平常看起來沒在用(空),但需要時插上電就超級重要(有)。這種概念在台灣隨處可見:

生活例子 空的狀態 有的狀態
阿嬤的保鮮盒 洗完晾乾時 裝滿醃漬物時
捷運車廂 凌晨空車運行時 上班時間擠爆時
手機相簿 剛刪完照片時 旅遊回來爆滿時

我們台灣人最懂的「呷飽未」也是這個道理啦!肚子餓的時候覺得空虛寂寞覺得冷(空),但吃碗滷肉飯馬上元氣滿滿(有)。這種空和有的轉換根本就是日常,只是我們沒特別注意而已。就連便利商店的關東煮格子,白天空空的時候覺得很雞肋,半夜加班去看到熱騰騰的蘿蔔和貢丸時,那個感動啊!

所以說禪師不是在講什麼高深道理,他們只是把我們每天在7-11、菜市場、客廳沙發上發生的事情,用比較文雅的方式說出來而已。下次聽到「空有不二」時,想想你那個總是被媽媽塞滿食物的冰箱就懂啦!

空有不二

3. 空有不二怎麼用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必學心法,這其實就是教我們用更輕鬆的態度面對工作壓力。很多上班族每天被業績、會議追著跑,搞得身心俱疲,這時候「空有不二」的智慧就超實用啦!簡單來說,就是把工作看得重要但不過度執著,該認真時全力以赴,下班後又能切換模式享受生活。

舉個例子,當主管突然丟來緊急任務時,與其焦慮「完蛋了做不完」,不如用「空」的思維看淡壓力,再用「有」的態度按部就班處理。這種切換能力就像開關一樣,能讓你既保持工作效率又不被情緒綁架。

情境 “空”的應用 “有”的應用
被客戶刁難時 不把負面評價當個人攻擊 具體記錄問題點改進
加班趕報告 接受當下必須完成的現實 專注在每個段落的品質
同事搶功勞 看淡一時得失 用實際成果證明自己能力

這種心法最棒的是能減少內耗,很多上班族花太多能量在「為什麼是我」「好想離職」這些念頭上。其實只要練習把「事情本身」和「情緒反應」分開,就像手機關掉背景程式一樣,立刻會覺得輕鬆很多。試試看在茶水間泡咖啡時,刻意觀察自己當下的呼吸,這種小練習就能幫你快速切換空有模式。

辦公室裡最厲害的人,往往不是最拚命的那個,而是懂得在「投入」與「抽離」間自在轉換的人。下次開會前,先花30秒閉眼深呼吸,告訴自己「盡力而為,隨緣放下」,你會發現同樣的工作內容,感受卻完全不同喔!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