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苗栗這個地名其實有個很有趣的由來,跟平埔族語有關喔!最早這裡是道卡斯族「貓裡社」的居住地,「貓裡」(Bari)在原住民語中是「平原」的意思。後來漢人移民來開墾,就用閩南語發音相似的「苗栗」來稱呼這片土地,一直沿用至今。

說到苗栗地名的演變,可以整理成這個簡單的時間表:

時期 名稱 語言來源 意義
原住民時期 貓裡(Bari) 道卡斯族語 平原、平坦之地
清治時期 貓裡 閩南語音譯 沿用原住民發音
光緒年間 苗栗 官方命名 雅化後的漢字名稱

其實在清朝光緒年間以前,官方文書都還是寫「貓裡」,後來因為覺得用「貓」字不太文雅,才在1889年設縣時改為發音相近的「苗栗」。這個改名過程也反映了漢人文化對原住民地名的影響,從單純的音譯到加入漢字文化的考量。

苗栗的地形特徵也跟它的名字很吻合,整個苗栗縣確實以丘陵、台地為主,特別是後龍溪流域一帶的沖積平原,完全符合「平原」這個原意。現在苗栗市區就發展在這些平坦的地帶,而周邊的山區則保留了許多原住民部落的遺跡跟文化。

在日治時期,苗栗因為盛產樟腦跟石油,成為重要的工業城鎮,這個時期的地圖跟文獻都已經固定使用「苗栗」這個名稱了。有趣的是,現在還是有老一輩的苗栗人會用閩南語說「貓裡」,算是保留了最原始的地名發音呢!

苗栗 地名由來

苗栗地名由來大揭秘!原來跟平埔族語有關?這個問題困擾不少在地人,其實苗栗的名字藏著超有趣的歷史故事!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我們熟悉的地名背後,竟然和平埔族道卡斯族的語言有密切關聯,是不是很意外啊?

說到苗栗舊稱「貓裏」,這可不是因為這裡有很多貓咪喔!根據學者研究,「貓裏」(Bari)其實是道卡斯族語「平原」的意思。早期漢人來開墾時,聽到平埔族人都這樣稱呼這片土地,就直接音譯成「貓裏」,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苗栗」。這種以原住民語音譯的地名在台灣其實很常見,像是「艋舺」、「打狗」也都是這樣來的呢!

下面整理幾個苗栗地區和平埔族語有關的地名,看看你認得幾個:

現今地名 原住民語發音 意思
貓裏(苗栗) Bari 平原
後龍 Auran 有溪流的地方
苑裡 Wannie 海邊之地
通霄 Tausa 很多竹子

這些地名是不是都超有畫面感?其實從這些名字就可以想像當初平埔族人生活在這裡的樣貌。像後龍的「Auran」就是指後龍溪一帶,而苑裡的「Wannie」則反映出靠海的地理特徵。現在開車經過這些地方時,想到這些地名背後的故事,是不是覺得特別親切呢?

說到苗栗地名的演變,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清朝時期官方文書常把「貓裏」寫成「貓裡」或「貓狸」,甚至還有文獻記載這裡「多產貓狸」,根本是美麗的誤會啦!後來因為覺得「貓」字不夠文雅,在光緒年間才正式改稱「苗栗」,但發音還是保留了原本的平埔族語味道。這種地名的演變過程,真的讓人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融合呢!

苗栗為什麼叫苗栗?在地人告訴你真實故事,這個問題其實藏著超有趣的歷史淵源!每次跟外地朋友聊到這個,我都會忍不住分享這些連課本都沒寫的冷知識。苗栗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它跟原住民語和早期漢人開墾都有密切關係,今天就來好好解密一下~

說到苗栗地名的由來,最主流的說法是源自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裡社」的發音。早期漢人移民聽到原住民稱這裡為「Bari」,用閩南語音譯就變成「貓裡」,後來才雅化為「苗栗」。不過在地耆老還流傳另一個版本:因為這裡早期到處都是野生貓咪(閩南語叫「貓狸」),所以才這樣命名。兩種說法都超有畫面感對吧?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整理了一個簡單對照表:

名稱演變 發音/意義 出現時期
Bari 道卡斯族原住民語 17世紀前
貓裡 閩南語音譯 清領時期
苗栗 官方雅化名稱 日治時期至今

其實在清朝文獻裡,苗栗曾經被寫成「貓裡」、「貓狸」甚至「貓裡驛」等不同寫法。直到1889年設縣時,官方才正式定名為「苗栗」,這個名字就一直用到現在啦!每次經過苗栗火車站看到站名,都會想起這段有趣的歷史呢。

在地的長輩還說,早期漢人剛來開墾時,這裡真的到處都是野生貓科動物,晚上常聽到「喵喵」叫聲,所以才會用貓來命名。雖然現在都市化後很難想像當時的景象,但這個說法為地名增添了不少可愛的色彩。下次來苗栗玩的時候,不妨注意看看街頭巷尾有沒有貓咪出沒,說不定能遇到當年那些「貓狸」的後代喔!

苗栗 地名由來

苗栗舊名「貓裡」的由來,你知道嗎?這個充滿童趣的地名其實藏著原住民語言的秘密。說到苗栗,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客家文化,但其實在漢人移民之前,這裡是道卡斯族平埔部落的生活領域。「貓裡」正是源自道卡斯語「巴利」(Bari),意思是「平原」,因為苗栗市區一帶地勢平坦,早期居民就用這個詞來稱呼這片土地。

後來清朝時期漢人來了,用閩南語音譯成「貓裡」,聽起來可愛又好記。直到光緒15年(1889年),官方覺得「貓裡」不夠文雅,才改稱讀音相近的「苗栗」,但這個舊名還是深植在當地人的記憶中。現在苗栗火車站前還有「貓裡山公園」,就是為了保留這段歷史記憶。

時期 地名 語言來源 意義
原住民時期 巴利(Bari) 道卡斯語 平原
清領時期 貓裡 閩南語音譯 音譯自Bari
光緒15年後 苗栗 官方命名 雅化名稱

走在苗栗街頭,細心的人會發現不少店家還是喜歡用「貓裡」當招牌,像是貓裡小館、貓裡咖啡之類的。當地人說,這個名字有種親切感,像是喚醒大家對這塊土地最早的記憶。下次去苗栗玩的時候,不妨注意看看這些隱藏版的「貓裡」蹤跡,感受一下這個地名的歷史溫度。

苗栗的發展其實跟這個地名變化很有關係,從平埔族的Bari到漢人的貓裡,再到現在的苗栗,每個階段都記錄著不同族群的互動。現在苗栗雖然以客家人為主,但走在老街上,還是能找到一些道卡斯族文化的蛛絲馬跡,像是傳統的祭祀場所或是古老的地名。這些都是「貓裡」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