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日本玩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日本星期制」跟台灣有點不一樣啊?不只是叫法特別,連週末的感覺都不太一樣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文化差異,下次去日本就不會搞混禮拜幾啦~
日本人的星期制其實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他們用「曜日」來表示,而且每個星期幾都有對應的漢字和行星名稱。最特別的是,他們把星期日當成一週的開始,這跟台灣習慣的星期一開始完全不一樣。我記得第一次去日本出差時,看到月曜日、火曜日這些字眼,還以為是什麼特別的節日呢!
來看看這個對照表,保證讓你一目瞭然:
台灣星期 | 日本曜日 | 對應行星 | 日文發音 |
---|---|---|---|
星期日 | 日曜日 | 太陽 | にちようび |
星期一 | 月曜日 | 月亮 | げつようび |
星期二 | 火曜日 | 火星 | かようび |
星期三 | 水曜日 | 水星 | すいようび |
星期四 | 木曜日 | 木星 | もくようび |
星期五 | 金曜日 | 金星 | きんようび |
星期六 | 土曜日 | 土星 | どようび |
在日本生活久了就會發現,這個星期制真的無所不在。像是電視節目表、商店營業時間,甚至是便利商店的特價商品,都會用曜日來標示。記得有次我想去某家很有名的拉麵店,結果跑到店門口才發現是「水曜日定休」,當場傻眼,原來星期三公休啊!這種時候就特別能感受到星期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日本的週末文化也很有趣,他們把星期六叫做「土曜日」,星期日是「日曜日」,而台灣人最愛的「小週末」星期五,在日本被稱為「金曜日」。很多日劇都會出現「金曜ロードショー」這樣的節目名稱,就是因為星期五晚上是大家最放鬆的時刻。不過要提醒大家,日本百貨公司多半在星期一或星期二休息,跟台灣習慣的週一公休不太一樣,逛街前最好先查清楚喔!
日本人為什麼要用星期制?原來跟歷史有關!這個問題其實要從明治維新開始說起。當時日本為了跟國際接軌,在1873年正式導入西曆,連帶把星期制也一起引進來了。不過你知道嗎?在這之前日本人是用「七曜」來記日的喔,跟中國古代的星期概念很像,只是後來被西洋的星期制取代了。
說到星期制的演變,其實蠻有趣的。日本最早接觸星期制是在江戶時代,當時荷蘭人帶來的西洋曆書就有標註星期幾。不過真正普及還是要等到明治時期,政府大力推行西化政策,連學校、工廠都開始採用星期制來安排作息。後來廣播、報紙出現後,星期幾的說法就更深入日常生活啦!
下面這個表格可以讓你更清楚看到日本星期制的演變過程:
時期 | 星期制使用狀況 | 主要影響來源 |
---|---|---|
江戶時代 | 僅限於少數知識分子使用 | 荷蘭商館曆書 |
明治初期 | 政府機關、學校開始採用 | 西洋曆法改革 |
大正時代 | 報紙廣播普及,民眾廣泛使用 | 大眾傳播發展 |
昭和至今 | 完全融入日常生活 | 全球化影響 |
現在日本人用星期制已經變成很自然的事,連便利商店的特價日、垃圾回收日都是用星期幾來標示。不過老一輩的人有時候還是會用「七曜」的說法,像「日曜日」就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這樣。這種混用的狀況也反映出日本文化融合的特色,既保留傳統又接受新事物。
說到星期制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讓日本人的生活節奏跟國際同步了。以前可能要看農曆過節,現在大家都習慣用星期來安排行程。連動漫、日劇裡也常常看到主角們在聊「週末要去哪裡玩」,這種時間觀念的轉變,其實就是從明治時期開始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呢!
星期制在日本是怎麼開始流行的?這個問題要從明治維新說起。其實日本原本是用傳統的「七曜」來記日,但跟我們現在熟悉的星期一~星期日不太一樣。真正開始普及星期制,是在明治6年(1873年)日本改用西曆之後,政府為了跟國際接軌才大力推廣的。
當時日本政府超級認真在推這個新制度,特別是在學校跟公務機關。你知道嗎?他們還特別做了對照表讓老百姓比較好懂,像這樣:
七曜日 | 星期制 | 現代用法 |
---|---|---|
日曜日 | 星期日 | 禮拜日 |
月曜日 | 星期一 | 禮拜一 |
火曜日 | 星期二 | 禮拜二 |
水曜日 | 星期三 | 禮拜三 |
木曜日 | 星期四 | 禮拜四 |
金曜日 | 星期五 | 禮拜五 |
土曜日 | 星期六 | 禮拜六 |
不過啊,星期制剛開始推行的時候,老百姓根本霧煞煞。因為以前都是用「朔日」「望日」這種農曆記法,突然要改真的很不習慣。政府就想出各種方法,像是把星期制印在日曆上、在報紙上宣傳,甚至連火車時刻表都改用星期制來排班次。
最有趣的是,當時很多日本人以為「日曜日」就是要做跟太陽有關的事情,所以那天特別多人曬被子、曬衣服,變成一個奇怪的民間習俗。而且因為「土曜日」聽起來跟「休み」(休息)發音有點像,很多人誤以為星期六是休息日,搞得商家很困擾,還要特別貼公告解釋。
日本星期制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其實蠻有趣的,因為兩邊雖然都用七天一週的系統,但細節上還是有不少差異。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星期的稱呼方式,台灣用「星期」開頭,日本則是用「曜日」這個詞,而且日本人習慣把星期日當成一週的開始,這跟台灣人習慣星期一才是一週第一天很不一樣。
再來就是上班族的感受差很多!日本企業普遍把週六當成「半休日」,很多公司只上半天班,但台灣大部分公司還是週休二日。而且日本黃金週這種連續假期特別多,台灣的國定假日就分散得多。最有趣的是日本百貨公司跟超市的「定休日」文化,很多店家會固定週三或週四公休,這在台灣就比較少見了。
比較項目 | 台灣 | 日本 |
---|---|---|
一週起始日 | 星期一 | 星期日 |
週六上班狀況 | 通常休假 | 半休日(很多公司上半天) |
週日稱呼 | 星期日 | 日曜日 |
店家公休日 | 不固定 | 常見固定週三或週四 |
說到日常生活,日本人的行事曆跟台灣人真的差很多。他們的手帳(筆記本)都是從星期日開始排,台灣的則是星期一開頭。而且日本學校的課表也是星期日開始算,這點讓很多台灣留學生剛開始都很不習慣。另外像電視節目表、雜誌的刊載順序,也都是照日本星期制的邏輯來排。
在商業活動方面差異更大,日本百貨公司跟超市的促銷活動常常以「曜日」來區分,比如「水曜日特賣」、「土曜日限定」這種。台灣雖然也有「週年慶」,但比較少用星期幾來當賣點。還有就是日本便利商店的便當補貨時間也跟星期幾有關,這在台灣就沒這麼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