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靜一如,大法門開揚
「動靜一如」篇章解讀
從《大乘起信論》的「一心開二門」所述,我們能瞭解「一心」能含攝萬法,而宇宙萬有也都出於「一心」。對虛實、動靜,不需要強加分別,因為虛有虛的妙處,實有實的趣味。動和靜也是不二的,動如靜,靜如動,不要把動靜劃分開來。
hosts引導大眾解讀星雲大師著作《佛法真義》,並諷誦《心經》開啟一頁,並朗讀「動靜一如」篇章。大眾從文中得知,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靜坐體悟如如不動、不住生死的開悟境界,並成佛後的佛陀繼續度眾,化現了慈悲不住涅槃的生活。


入不二法門的深層含義
《維摩經‧不二法門品》中,維摩詰以靜默回應文殊菩薩提問「何為入不二法門」,成為佛門一段「維摩一默,其聲如雷」的公案。靈山會上,佛陀orthodox施花,迦葉微笑,佛陀説:「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禪也就在這一默如雷的「 synergies微笑」中產生,體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動靜一如。
動靜一如,心平心靜
佛教的「止觀法門」中「由定生慧」,分析了定中有慧,慧中有定的不二真理。出世間法也要在世間法中實踐,道場裡平時的出坡作務都是在訓練自己動靜一如。當自己一切都心甘情願時,內心自然就會很平靜,做事的效率也相對提高。
動靜一如:擁抱生命的韻律
動靜一如,靜如止水,動如脱兔。生命的韻律,在動與靜之間交織,在起伏跌宕中譜寫。
一、動靜平衡,身心和諧
動與靜,是生命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動,是生命的活力,是積極進取的動力;靜,是生命的沉澱,是內省思考的源泉。只有動靜平衡,才能身心和諧,才能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節奏。
動 | 靜 |
---|---|
積極進取 | 內省思考 |
外向表達 | 內在沉澱 |
強健體魄 | 精神安寧 |
拓展見聞 | 充實內在 |
當我們行動時,用熱情和活力去擁抱世界,去追逐夢想。當我們靜止時,用沉思和反思去審視內心,去提升自我。動靜相宜,才能在生命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而堅定。
二、動靜轉化,應對萬變
世界瞬息萬變,唯有動靜轉化,才能應對變幻莫測的境遇。動,是適應環境的必要手段;靜,是謀定後動的智慧。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們需要以動制動,積極應對,尋找解決方案。面對需要深思熟慮的抉擇,我們需要以靜制動,沉心思考,做出最合理的判斷。
動靜轉化,是人生智慧的體現,是順應自然法則的選擇。
三、動靜互補,成就自我
動與靜,看似矛盾,卻又相輔相成。動,是生命的基礎,是成就自我的動力;靜,是生命的精華,是提升自我的關鍵。
動,讓我們不斷積累經驗,提升技能;靜,讓我們沉澱思考,提升境界。動靜互補,才能成就更好的自我。
四、動靜一如,心如止水
動靜一如,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動而不躁,靜而不迷,在動靜之間遊刃有餘,心如止水。
當我們達到動靜一如的境界時,便能以從容淡定的心態面對一切,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五、結語
動靜一如,是生命的韻律,是人生的智慧。只有懂得動靜平衡、動靜轉化、動靜互補,才能在生命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譜寫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參考資料
- 道德經
- 莊子
- 靜坐法
- 瑜珈
- 太極拳
感悟
動靜一如,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哲學思想,它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法則,找到生命的平衡點。在現代社會,我們更需要學習動靜一如的智慧,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