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在問「乙未年是民國幾年」這個問題,其實只要搞懂農曆年份和民國紀元的對照方式,就能輕鬆換算啦!在台灣我們常用民國紀年,但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天干地支來記年,像乙未年就是其中一種說法。
先來個簡單的對照表,讓大家一目了然:
天干地支 | 西元年 | 民國年 | 生肖 |
---|---|---|---|
乙未年 | 1955 | 44 | 羊 |
乙未年 | 2015 | 104 | 羊 |
看到表格就知道,乙未年最近兩次出現分別是民國44年(1955年)和民國104年(2015年)。這種天干地支的記法每60年會循環一次,所以下次乙未年要等到民國164年(2075年)囉!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台灣特有的紀年方式。我們從小就學民國紀元,但很多傳統節慶、農民曆還是用天干地支。像我家阿嬤到現在都說「乙未年出生的」,我都要偷偷換算才知道是民國幾年。其實這種換算很簡單,只要記住民國元年是1912年,用西元年減去1911就是民國年數。
如果你手邊有農民曆,翻到最後面通常會有年份對照表。現在手機也很方便,下載個農民曆APP,輸入「乙未年」馬上就能查到對應的民國年份。不過要注意的是,農曆新年通常在國曆1、2月之間,所以如果是在1、2月出生的人,要特別確認一下實際對應的年份喔!
乙未年到底是民國幾年?一次搞懂換算方法
每次看到農曆年份就頭痛對吧?特別是像「乙未年」這種干支紀年,根本不知道對應到民國幾年。其實換算方法超簡單,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以後看到這種傳統年號再也不用求Google大神啦!
首先要知道,干支紀年是60年一個循環,由10個天干(甲、乙、丙…)和12個地支(子、丑、寅…)組合而成。最近一次乙未年是2015年(民國104年),往前推60年就是1955年(民國44年)。這樣是不是就有概念了?下面整理個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干支年 | 西元年 | 民國年 |
---|---|---|
乙未年 | 2015年 | 104年 |
乙未年 | 1955年 | 44年 |
乙未年 | 1895年 | 前16年 |
實際換算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記住關鍵年份。像2025年現在是民國114年,對應的干支是乙巳年。如果要找其他年份,可以用這個基準加減計算。比如想知道民國80年是哪個干支年?114-80=34,從乙巳往前推34年就是辛卯年。
農曆和國曆的轉換其實不難,重點是要找到參照點。建議大家可以記住自己出生年的干支,這樣要換算其他年份時就有個固定座標。像小編是民國75年丙寅年出生的,要算其他年份時就會以這個為基準來加減,超級方便!
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台灣人常用民國紀年?乙未年怎麼算」,這其實跟我們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習慣有關。民國紀年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開始計算,今年(2025年)就是民國114年,對老一輩台灣人來說,這種計算方式已經融入日常生活,像是身分證、公文書都還保留這個傳統。至於乙未年這種干支紀年,更是從古代沿用至今,特別在農民曆、廟宇活動中很常見。
要換算民國年跟西元年其實很簡單,只要記住這個公式:
| 紀年方式 | 換算方法 |
|———-|————————|
| 民國→西元 | 民國年 + 1911 = 西元年 |
| 西元→民國 | 西元年 – 1911 = 民國年 |
舉例來說,今年2025年減去1911就是民國114年。而乙未年屬於干支紀年,每60年一個循環,最近幾個乙未年分別是:2015年(民國104年)、1955年(民國44年)、1895年(明治28年)。1895年對台灣特別重要,因為那年發生「乙未戰爭」,是台灣抗日的重要歷史事件。
農民曆上常看到的干支紀年,其實是中國傳統的計時方式,用10天干(甲、乙、丙、丁…)搭配12地支(子、丑、寅、卯…)組合而成。像2025年是乙巳年,2026年就是丙午年,這樣輪流搭配。老一輩人講年紀也常用這種說法,比如「我屬龍」就是指出生年在龍年(辰年)。這種傳統在台灣的婚喪喜慶、廟宇活動中還是很常見,尤其是老一輩人更習慣用這種方式來記憶重要年份。
最近有朋友在問「如何快速查詢乙未年對應的民國年份?」,其實這個問題在台灣很常見,特別是長輩們聊天時常會用到農曆年份。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查詢方法,讓你不用翻農民曆也能秒懂這些傳統紀年怎麼換算!
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住「民國年=西元年-1911」這個公式。比如今年是2025年,減掉1911就是民國114年。不過要查特定干支年(像乙未年)的話,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對照表,我整理了幾組常見的組合:
干支年 | 西元年份範圍 | 民國年份範圍 |
---|---|---|
甲午年 | 2014, 1954… | 103, 43… |
乙未年 | 2015, 1955… | 104, 44… |
丙申年 | 2016, 1956… | 105, 45… |
另外也可以用手機下載「農民曆APP」,現在很多都有直接輸入干支就能查詢的功能。像我常用的「台灣農民曆」APP,只要在搜尋欄打「乙未」,馬上就會跳出對應的民國年份,還會顯示那年的生肖是羊,超級方便!
如果臨時手邊沒手機,其實台灣很多廟宇的籤詩旁邊也會貼干支對照表。下次去拜拜時不妨注意看看,這種傳統文化的小細節真的隨處可見呢。記得前陣子去龍山寺就看到牆上貼著完整的六十年甲子輪迴表,連阿公阿嬤都在那邊查自己出生年的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