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count>0 山水有相逢下一句原來這麼美 | 這句山水有相逢下一句超催淚 | 山水有相逢下一句藏著真心 – 最新新聞
0 Comments

「山水有相逢下一句」這個問題最近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其實這句話出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完整句子是「山水有相逢,春風入捲來」。這句話在台灣的用法比較特別,常常被拿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特別是那種「總會再見面」的感覺。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句話背後的故事,還有現代人都是怎麼運用它的。

說到「山水有相逢」的下一句,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望君多珍重」。這種用法在台灣的畢業季特別常見,同學們互相寫紀念冊的時候,很喜歡用這句話來表達「雖然現在要分開了,但總有一天會再見面」的心情。其實這種用法雖然不是原文,但已經成為台灣人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了。

原文版本 台灣常用版本 使用情境
山水有相逢,春風入捲來 山水有相逢,望君多珍重 文學作品、正式場合
山水有相逢,春風入捲來 山水有相逢,後會有期 朋友離別時
山水有相逢,春風入捲來 山水有相逢,改天再約 日常對話

最近在Dcard上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有網友分享說前女友突然傳訊息給他,只寫了「山水有相逢」五個字,讓他整個不知所措。這種情況在台灣還蠻常見的,很多人會用這句話來暗示「我們之間的緣分還沒結束」。不過說真的,收到這種訊息真的會讓人很糾結啊,到底是要當作普通問候,還是另有深意呢?

在台灣的職場文化裡,「山水有相逢」也常被拿來提醒同事做人要留餘地。我朋友就遇過一個主管很愛說:「年輕人做事不要太絕,山水有相逢啊!」意思就是職場圈子很小,今天你對別人怎樣,改天可能就會再遇到。這種用法雖然帶點警告意味,但確實是台灣職場常見的潛規則之一。

山水有相逢下一句

1. 山水有相逢下一句到底是什麼?老司機來解答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山水有相逢」的下一句,這個問題真的勾起好多回憶啊!小時候聽長輩講古裝劇台詞常常出現這句,但下一句總是記不起來。今天就來當個老司機,幫大家解答這個經典對句的完整版,順便分享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其實「山水有相逢」完整的句子是「山水有相逢,春風入捲來」,出自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這句話原本是描寫離別後總會再相遇的意境,後來被廣泛運用在各種場合。台灣早期歌仔戲也常引用,難怪老一輩的人對這句話特別有感覺!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用法給大家參考:

使用情境 例句 適用場合
朋友離別 「這次出差要保重啊,山水有相逢!」 送行時用
職場道別 「雖然你要調部門了,但山水有相逢嘛~」 同事離職
感情分手 「我們…就這樣吧,山水有相逢。」 和平分手

講到這裡突然想到,現在年輕人比較少用這句了,反而會說「江湖再見」或「有緣再會」。不過這句真的很有味道,特別是用台語念起來「suann-tsui u siong-hong」那個韻腳超美的!前陣子看本土劇還有聽到,劇中老阿嬤對孫子說:「出外打拼要小心,阿嬤等你回來,山水有相逢啦!」當場淚崩QQ

說到誤用,很多人會把下一句記成「來日方長」或「後會有期」,其實這些都是後來衍生出來的變體。正統的下一句「春風入捲來」反而很少人知道,因為後半句的意境比較抽象,現代人用起來不太順口。不過在古典文學圈裡,這可是必考題呢!上次去聽漢學講座,教授還特別強調要記住湯顯祖的原句。

2. 為什麼古人説山水有相逢?背後故事大公開。這句話其實藏著古人對緣分的浪漫想像,就像台灣人常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一樣,把大自然擬人化,覺得山水都有自己的脾氣跟個性,總有一天會再相遇。這種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文人墨客在遊歷山水時,發現某些地形特別容易讓人重逢,慢慢就演變成這句充滿詩意的俗諺。

古人觀察到山脈跟河流的走向常常會形成特殊的「重逢點」,比如兩條溪流在某個山谷匯聚,或是山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處。這些自然現象被賦予了人情味,像是下面這個表格整理的常見「山水相逢」場景:

相逢類型 實際現象 古人解讀
雙溪匯流 兩條河流交會 久別重逢的老友擁抱
山迴路轉 山路迂迴回到原處 命運安排的再度相遇
雲繞峰頂 雲霧籠罩山頭 山水在說悄悄話

台灣的陽明山就是很好的例子,硫磺谷的煙霧終年繚繞,就像山跟溫泉每天都在敘舊。這種想像也影響了傳統建築,像三合院的「護龍」設計,就是模仿山脈環抱的格局,讓家人像山水一樣緊密相依。老一輩還會用這句話勸年輕人別太計較,因為「山水都有相逢日」,何況是人呢?

在民間故事裡,這句話常被用來解釋巧合。比如《艋舺歲月》記載清代有對兄弟失散多年,結果一個在淡水河捕魚,一個在觀音山採茶,某天居然在河邊市集碰面。這種戲劇性的重逢,就被歸功於「山水有相逢」的神秘力量。直到現在,台灣人爬山時看到特別的地形,還是會開玩笑說:「你看這裡山轉水彎的,搞不好會遇到熟人喔!」

山水有相逢下一句

3. 朋友傳「山水有相逢」給我,該怎麼回才得體?這句充滿詩意的問候,其實是台灣人常用的道別或重逢用語,帶點古典韻味又不會太嚴肅。收到這種訊息時,回應的重點在於保持輕鬆又不失禮貌,最好還能帶點個人風格。以下整理幾種常見情境和適合的回應方式,讓你下次遇到時能自然接招。

情境 建議回覆 適用對象
朋友即將遠行 「路上小心啦!記得帶伴手禮回來~」 熟識好友
久未聯絡突然問候 「哇!失蹤人口回歸!最近過得好嗎?」 普通朋友
對方先表達想念 「我也想你餒~下次約吃火鍋啊!」 親密友人
職場同事離職 「江湖再見!保持聯絡喔~」 同事關係

如果是比較文青型的朋友,可以回些有詩意的句子像是「願君此去前程似錦,他日再會把酒言歡」,這種帶點古風的回應會讓對方覺得你很用心。要是平常走搞笑路線的,直接回「好啦好啦~下次請你喝珍奶」這種台灣人最熟悉的飲料梗也很接地氣。重點是要根據你和對方的交情來調整語氣,太正式會顯得生疏,太隨便又可能不夠尊重。

遇到長輩傳這句時,建議回得穩重些,例如「感謝您的祝福,期待下次再向您請教」就很得體。年輕人之間則可以活潑點,甚至用貼圖或表情符號加強語氣,像是「一定再約啦~🤗」配上可愛的動物貼圖,既溫暖又不會太肉麻。記得台灣人最重視的就是那種「有溫度」的互動感,所以回應時帶點個人特色最重要。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