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屋簷下的春天:那些關於燕子巢的暖心觀察

每年春天,總能在老屋的簷下發現幾個新築的燕子巢,這些用泥土和草莖精心搭建的小窩,成了都市裡最自然的風景。台灣人常說「燕子來巢,福氣到」,這些小訪客的到來總讓人特別開心。

燕子築巢可是門技術活,牠們會挑選遮風避雨的好位置,通常都在屋簷下或騎樓角落。觀察牠們築巢的過程特別有趣,先是來回叼泥巴,一點一點堆砌,最後還會鋪上柔軟的草葉。整個工程大概要花上1-2週,期間你會看到成雙成對的燕子忙進忙出,就像在布置新婚房一樣認真。

燕子築巢小知識 詳細說明
築巢時間 通常從3月開始,到5月結束
材料來源 河邊濕泥、枯草、羽毛等
巢的大小 直徑約15-20公分,深度8-10公分
使用年限 好的巢可以用3-5年,每年稍作修補

老一輩的人總會叮嚀,看到燕子巢千萬別去破壞,這不只是因為迷信,更是對生命的尊重。現在很多新建築的設計都不適合燕子築巢,光滑的牆面和密閉的空間讓這些小傢伙無處落腳。有些社區會特別在樑柱上加裝木板,就是希望能留住這些春天的使者。

記得小時候阿嬤家騎樓的燕子巢,每年都會準時迎來住客。放學時總愛站在下面數有幾隻小燕子探出頭來,聽著牠們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像在跟我打招呼。現在想起來,那畫面還是特別溫暖。其實要吸引燕子來築巢不難,保持環境安靜、附近有水源讓牠們取泥,最重要的是給牠們一個安全的空間。

燕子巢

燕子巢長什麼樣子?帶你認識台灣常見燕窩特徵

最近走在台灣的街頭巷尾,抬頭常常能看到燕子忙著築巢的身影,但你知道這些燕子巢都長什麼樣子嗎?其實台灣常見的燕子窩可是有明顯特徵的喔!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可愛小鄰居的家都長什麼模樣,下次看到就能一眼認出來啦。

台灣最常見的家燕,牠們的巢是用泥土混著唾液一點一點堆砌出來的,形狀像半個碗公黏在牆角或屋簷下。仔細看會發現巢的外表有明顯的橫紋,那是因為燕子是一層一層慢慢疊上去的。巢的內側會鋪上柔軟的乾草和羽毛,讓小燕子住起來更舒服。有趣的是,同一個燕窩經常會年復一年地被使用,所以如果你家附近有燕子築巢,很可能明年牠們還會回來喔!

另外一種在台灣也能看到的赤腰燕,牠們的巢就比較特別了。巢的開口是管狀的,像個小隧道一樣,而且通常會築在高處的橋樑或建築物外牆。這種燕窩的材質也是用泥土混合唾液,但形狀更為細長,有時候還會看到好幾個巢連在一起呢!

燕子種類 巢穴形狀 築巢位置 材質特徵
家燕 半碗狀 屋簷、牆角 泥土混唾液,有橫紋
赤腰燕 管狀開口 橋樑、高處外牆 泥土混唾液,多個相連

觀察燕子築巢真的很有趣,牠們通常會選擇人類建築物的角落,因為這樣可以避風遮雨。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燕子爸媽來回飛翔的身影,一趟趟地叼著建材回來修補巢穴。有時候巢的邊緣還會露出幾根草梗,那是牠們用來固定巢穴的小技巧。記得有次在台南的老街,就看到一整排的燕窩掛在騎樓下,場面超級壯觀的!

現在正是燕子繁殖的季節,走在路上不妨多抬頭看看。說不定你也能發現這些精巧的燕子窩,看著牠們忙進忙出的樣子真的很療癒。不過要提醒大家,燕子是保育類動物,千萬不要去干擾或破壞牠們的巢穴喔!

為什麼燕子喜歡在屋簷下築巢?專家解析背後原因

最近走在台灣的巷弄裡,抬頭總能看到燕子忙進忙出地在屋簷下築巢,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牠們特別偏愛人類的屋簷呢?其實這背後可是有滿滿的生存智慧呢!鳥類專家觀察發現,燕子選擇築巢地點時會考慮很多因素,而人類的建築物剛好滿足了牠們的需求,這種共生關係已經持續好幾百年了。

首先,屋簷能提供絕佳的保護。燕子用泥土和草莖築成的巢其實很怕雨水,而突出來的屋簷就像天然的雨遮,讓巢穴不會被大雨直接淋濕。而且建築物的牆面通常很光滑,蛇、老鼠這些天敵不容易爬上來偷吃蛋或幼鳥。另外,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反而讓其他大型掠食者不敢靠近,對燕子來說反而是種保護。

築巢地點優點 對燕子的好處
屋簷遮雨 巢穴保持乾燥
牆面光滑 防止天敵入侵
人類活動區域 嚇退大型掠食者

再來是覓食方便這個重要因素。燕子主要吃飛蟲,而人類居住區附近常有農田、水溝或公園,這些地方昆蟲特別多。住在屋簷下等於是把餐廳開在家門口,每天覓食不用飛太遠,省下的體力可以用來照顧小燕子。而且燕子很聰明,牠們知道跟著人類生活會有穩定的食物來源,畢竟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會吸引昆蟲。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溫度調節。台灣夏天炎熱,冬天又常有東北季風,屋簷下的位置剛好可以避開陽光直射和寒風。燕子巢通常築在朝東或朝南的屋簷,這樣早上能曬到溫暖的陽光幫助幼鳥保暖,中午又有遮蔭不會過熱。這種微氣候的調節對雛鳥的存活率影響很大,難怪燕子這麼愛選人類的房子當家。

燕子巢

最近在台灣的騎樓下或屋簷邊,常常能看到小巧可愛的鳥巢,但你知道如何分辨燕子巢與其他鳥類巢穴?3個簡單辨識法讓你輕鬆成為鳥巢達人。燕子是台灣常見的夏候鳥,每年春天都會飛來築巢繁殖,牠們的巢穴可是有許多獨特的特徵喔!

首先看築巢位置,燕子特別偏愛人類建築物的垂直牆面或屋簷下方,尤其是騎樓、走廊這些半開放空間。牠們會把巢黏在牆上,像個小碗一樣貼著牆壁。其他像是麻雀或白頭翁,則比較喜歡樹枝分叉處、花盆裡或是建築物的縫隙中築巢。

再來觀察築巢材料,燕子巢主要是用泥土混合唾液一層層堆砌而成,看起來就像用黏土捏成的小碗,表面會有明顯的條紋狀紋路。其他鳥類多用樹枝、草莖、羽毛等材料,結構比較鬆散。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對照表:

特徵 燕子巢 其他鳥類巢穴
築巢位置 建築物垂直牆面 樹枝、縫隙、花盆
築巢材料 泥土混合唾液 樹枝、草莖、羽毛
巢穴形狀 碗狀貼牆 杯狀或平台狀

最後看巢穴入口,燕子巢通常是開放式的碗狀結構,入口朝外敞開方便進出。有些鳥類如文鳥會築成球狀封閉式巢穴,只留一個小洞口。另外燕子巢底部會特別加厚,因為牠們習慣站在巢邊緣,不像其他鳥類會整個身體窩在巢裡。下次看到鳥巢時,不妨仔細觀察這些小細節,就能輕鬆分辨是不是燕子之家啦!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