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三隻鳥。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在公園或是住家附近的樹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鳥兒在枝頭跳躍,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真的很療癒呢!
說到鳥類的習性,其實每種鳥都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模式。像是我們常見的麻雀就特別活潑好動,而鴿子則顯得比較穩重。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快速了解這三種常見鳥類的特徵:
| 鳥類名稱 | 體型大小 | 叫聲特徵 | 常見活動區域 |
|---|---|---|---|
| 麻雀 | 小型 | 嘰嘰喳喳 | 城市公園、住宅區 |
| 鴿子 | 中型 | 咕咕聲 | 廣場、車站附近 |
| 白頭翁 | 中小型 | 清脆悅耳 | 郊區樹林、校園 |
記得有次在陽明山散步時,剛好遇到三隻鳥在打架的有趣畫面。一隻麻雀、一隻鴿子還有一隻白頭翁,為了爭奪樹上的果實你追我跑,那場景實在太可愛了!麻雀雖然體型最小但最兇悍,不斷用翅膀拍打其他兩隻鳥;鴿子則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偶爾才反擊一下;白頭翁則是聰明地在一旁等待時機。
觀察鳥類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特別是當牠們成群結隊出現的時候。有時候在上班途中,看到電線桿上排排站的三隻鳥,心情就會莫名變好。牠們時而整理羽毛,時而互相啄來啄去,就像在開小組會議一樣。下次你也不妨放慢腳步,抬頭看看這些可愛的小鄰居們在做什麼吧!
在韓國女團(G)I-DLE的粉絲文化中,成員們也常被用不同的動物來代表。雖然今天我們講的是真實的鳥類,但這種用動物來象徵的習慣,其實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呢。就像我們會覺得麻雀很活潑、鴿子很溫馴一樣,每種動物都有牠獨特的個性魅力。

最近有沒有發現「三隻鳥在陽台築巢?台灣人最常見的鳥類鄰居」這種狀況啊?其實台灣的都市環境超級適合鳥類生活,尤其是公寓陽台常常變成小鳥們的五星級飯店。這些鳥鄰居不僅可愛,還會幫忙吃蚊子,根本就是天然的除蟲專家。今天就來聊聊最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幾種鳥朋友,下次看到牠們記得打個招呼喔!
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白頭翁啦!這種頭上頂著一撮白毛的小傢伙超級愛在盆栽裡築巢,叫聲又響亮又可愛。牠們最愛吃水果,如果你家陽台有放香蕉或木瓜,很容易吸引牠們來開趴。再來就是綠繡眼,全身翠綠色的羽毛超吸睛,常常成雙成對出現,是標準的恩愛夫妻檔。最後不能不說麻雀,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牠們的適應力超強,連都市叢林都能活得很好。
| 鳥類名稱 | 特徵 | 出現頻率 | 築巢偏好 |
|---|---|---|---|
| 白頭翁 | 頭頂白色羽毛 | ★★★★★ | 陽台盆栽 |
| 綠繡眼 | 全身翠綠色 | ★★★☆☆ | 樹叢或遮雨棚下 |
| 麻雀 | 灰褐色小巧身形 | ★★★★★ | 冷氣機後方或窗台 |
這些鳥鄰居其實都很友善,不過要提醒大家,如果發現牠們在你家築巢,記得保持距離觀察就好。很多鳥類都很敏感,太頻繁打擾可能會讓牠們棄巢。建議可以準備個小水盆讓牠們喝水洗澡,但千萬別餵食人類的食物喔!特別是麵包這種東西,對小鳥的消化系統其實很不好。
說到鳥類的季節性,春天到夏天是最常看到牠們築巢的時期。白頭翁特別喜歡用枯草和樹枝搭建碗狀的巢,有時候還會偷用晾衣架上的毛線或塑膠繩,超級聰明。最近我家陽台就來了一對綠繡眼夫妻,每天清晨都用悅耳的叫聲當我的天然鬧鐘,雖然有點早但真的捨不得趕牠們走。
最近有網友在PTT上發問「為什麼我家突然飛來三隻鳥?專家解析鳥類行為」,這個現象其實在台灣蠻常見的啦!特別是夏天到秋天的轉換季節,很多鳥類會因為覓食、遷徙或尋找棲息地而飛進人類的生活空間。鳥類專家表示,這通常不是什麼靈異現象,而是跟環境變化、食物來源有關,大家不用太緊張。
台灣常見會飛入民宅的鳥類主要有下面這幾種,牠們的行為模式也不太一樣:
| 鳥種 | 出現時間 | 可能原因 | 建議處理方式 |
|---|---|---|---|
| 麻雀 | 全年 | 尋找築巢地點或躲雨 | 保持距離觀察即可 |
| 白頭翁 | 春夏季 | 果實成熟期覓食 | 暫時關窗或放置驅鳥器 |
| 綠繡眼 | 秋冬季 | 遷徙途中休息 | 提供清水後讓牠們離開 |
| 斑鳩 | 清晨或黃昏 | 誤闖或受到驚嚇 | 打開窗戶引導牠們飛出 |
如果你家陽台突然出現鳥群,首先要觀察牠們的狀態。健康的鳥通常會保持警戒,如果發現有鳥看起來虛弱或受傷,可以聯繫當地野鳥救傷單位。很多時候這些小訪客只是暫時停留,特別是現在7月底正值幼鳥離巢的季節,年輕的鳥兒還在學習飛行和覓食,可能會不小心闖入人類空間。
另外要提醒的是,台灣有些鳥類是保育類動物,像是五色鳥、領角鴞等,萬一牠們飛進家裡,千萬不要隨意捕捉或飼養。可以準備一些清水放在角落,保持環境安靜,大多數鳥類休息夠了就會自己離開。如果牠們停留超過半天,再考慮聯絡專業人士協助處理。

最近我家陽台來了「三隻麻雀天天來報到!如何友善餵食野生鳥類」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小確幸。看著這些小傢伙蹦蹦跳跳的樣子,忍不住想分享一些台灣在地的餵鳥小撇步,讓大家也能和這些野生鄰居和平共處,又不打擾牠們的自然習性。
首先要注意的是「餵食地點」的選擇,最好選在固定、安靜的角落,遠離貓狗經常出沒的地方。我家就是在陽台邊緣放了一個淺盤,高度剛好讓麻雀可以安心吃飯。記得要定期清潔餵食器,不然潮濕的台灣天氣很容易滋生細菌喔!
餵什麼食物也很重要,不是所有人類吃的東西都適合小鳥。下面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
| 推薦食物 | 不建議食物 | 備註 |
|---|---|---|
| 小米、糙米碎 | 麵包屑 | 麵包太鹹容易造成負擔 |
| 新鮮水果小丁 | 加工食品 | 蘋果、梨子最受歡迎 |
| 專用鳥飼料 | 含調味料食物 | 寵物店都買得到 |
時間上建議選在清晨或傍晚,這兩個時段是鳥類自然覓食的高峰期。我發現固定時間餵食後,那三隻小麻雀都會準時來報到,有時候還會帶朋友來加菜呢!不過要提醒,下雨天最好把食物收起來,避免發霉。
量要控制得剛剛好,寧可少量多餐也不要一次倒太多。我通常只放一天份的量,這樣既不會造成浪費,也能讓鳥兒保持自己覓食的本能。有時候食物放太久沒吃完,螞蟻大軍就會來搶食,這時候就要趕快清理乾淨囉!
觀察這些小客人也很有趣,牠們會用獨特的叫聲互相通知「開飯啦」,吃飽後還會在花盆邊磨嘴巴。記得要保持距離偷偷看,太靠近會嚇跑牠們。我現在都躲在窗簾後面用手機錄影,收集了好多可愛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