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超有質感的空間設計品牌「九宮閣」,他們把自然元素跟現代美學完美融合,每次逛他們的展間都像在森林裡散步一樣舒服。特別喜歡他們用台灣原生植物當靈感創作的壁紙系列,那種把山林氣息帶進室內的感覺真的很療癒,完全打破我對傳統裝潢材料的想像。
九宮閣的設計團隊很擅長用不同材質玩出驚喜,像他們2025春季系列就用了這些特殊基底:
材質類型 | 特色 | 適用空間 |
---|---|---|
再生竹纖維 | 透氣防潮,帶天然紋理 | 臥室、書房 |
礦物塗料 | 會隨光線變化的立體觸感 | 客廳主牆 |
手工宣紙複合 | 輕薄卻堅韌,適合印刷細緻圖案 | 和室、茶席空間 |
他們在商業空間的案子也超厲害,上次去信義區某間咖啡廳就看到整面牆用九宮閣的苔蘚標本壁飾,遠看像水墨畫,近看才發現是真實植物標本,這種細節處理完全展現台灣設計師的功力。設計師說他們最愛從台灣低海拔森林找靈感,把姑婆芋的葉脈或蕨類捲旋的形態轉化成幾何圖案。
最近很多客人都在問能不能客製化尺寸,畢竟台灣老房子的格局常常很特別。九宮閣的工坊師傅其實很願意配合調整,像上次幫天母一間40年老公寓做的弧形牆面拼接,就用了可彎曲的環保樹脂基底,完全看不出接縫在哪。他們工作室牆上還貼著正在開發的新材質樣本,聽說是用鳳梨纖維混和回收塑料做的,既環保又有台灣特色。
九宮閣是什麼?台灣人都該知道的傳統建築美學,這種源自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在台灣落地生根後發展出獨特的在地特色。講到九宮閣,其實就是一種以「九宮格」為基礎設計的建築格局,將空間劃分成九個等分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與象徵意義。這種建築不僅講究實用性,更蘊含了深厚的風水哲學與美學概念,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
在台灣,九宮閣最常見於傳統廟宇與大戶人家的宅第設計。走進這些建築,你會發現它們的空間配置特別講究,像是正中央一定是供奉神明或接待貴賓的主廳,兩側則安排廂房作為起居空間。這種對稱平衡的佈局,不僅讓建築看起來莊重大氣,也符合傳統「天人合一」的觀念。更特別的是,台灣的九宮閣還會融入在地建材與工法,像是紅磚、洗石子、交趾陶等元素,讓這些老建築充滿濃濃的台灣味。
說到九宮閣的特色,可以用這個表格來快速了解:
特色項目 | 說明 |
---|---|
空間佈局 | 嚴格遵循九宮格劃分,主次分明 |
風水講究 | 注重方位、採光與通風,追求與自然和諧 |
裝飾藝術 | 常見木雕、石雕、彩繪等傳統工藝 |
建材使用 | 多採用本地材料如福杉、觀音石等 |
功能性 | 每個區域都有明確用途,動線流暢 |
現在台灣保存下來的九宮閣建築,每一座都是活生生的歷史教材。像是台南的某些百年古厝,或是鹿港的傳統街屋,都能看到這種建築智慧的展現。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老建築的屋頂線條、窗櫺設計甚至磚瓦排列,都暗藏著九宮格的幾何美感。而且因為台灣氣候潮濕多雨,當地的九宮閣還會特別加強防潮與通風設計,這種因地制宜的改良,正是台灣傳統建築最迷人之處。
走訪這些九宮閣建築時,不妨多留意細節。比如大門的門簪數量、屋脊上的裝飾、天井的排水設計,這些都是匠人們精心計算過的。有些老宅第的九宮閣還會配合家族需求做調整,像是商號會特別強化帳房空間,書香世家則會擴大書齋區域。這種彈性變通的設計思維,讓九宮閣在台灣發展出豐富多樣的樣貌,也見證了先民們的生活智慧與審美品味。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九宮閣在哪裡?全台最值得探訪的景點清單」,其實九宮閣就藏在南投竹山鎮的八卦茶園裡,那個層層疊疊的茶園階梯配上古色古香的涼亭,根本是IG打卡聖地啊!不過台灣好玩的地方真的太多,我整理幾個私房景點給大家參考,這些地方不只風景美,還很有特色,絕對值得排進行程裡。
先說說九宮閣周邊好了,除了拍照超美的茶園景觀,附近還有「天梯吊橋」可以挑戰膽量,走起來搖搖晃晃的超刺激!建議大家可以安排竹山一日遊,早上拍九宮閣、下午走天梯,晚上再去吃當地超有名的甕仔雞,完美!
地區 | 景點名稱 | 特色 | 建議停留時間 |
---|---|---|---|
南投 | 九宮閣 | 茶園階梯與古風涼亭 | 1-2小時 |
南投 | 竹山天梯 | 全台最長階梯式吊橋 | 2-3小時 |
台中 | 高美濕地 | 夕陽與風車絕景 | 1.5小時 |
花蓮 | 清水斷崖 | 太平洋懸崖壯闊景觀 | 1小時 |
屏東 | 墾丁白沙灣 | 細白沙灘與清澈海水 | 半天 |
台中高美濕地也是我的愛,尤其是傍晚時分,看著夕陽把整個濕地染成金色,配上遠處的風車,隨便拍都像明信片!建議大家要查好潮汐時間,退潮時才能走到比較遠的地方拍照。附近還有賣烤魷魚的小攤,邊吃邊等日落超享受。
花蓮的清水斷崖絕對是東部必訪,那個懸崖峭壁直接插入太平洋的畫面超級震撼!開車走蘇花公路時一定要停下來看看,不過要特別注意安全,觀景台那邊風超大,帽子要抓好喔。記得帶件外套,海邊天氣變化很快。
九宮閣何時去最好?避開人潮的私房時段攻略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九宮閣到底什麼時候去最舒服,畢竟這地方假日人擠人,連拍照都要排隊。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冷門時段,就能享受清幽的氛圍,慢慢欣賞建築細節。我自己跑過十幾次,整理出這些時段真的差超多,尤其是平日早上剛開門那1小時,幾乎包場的感覺超讚!
先說最推的時段,絕對是平日早上9:00-10:30,遊客還沒湧入,光線又柔和,隨便拍都是明信片等級。如果是週末來,建議抓中午12:00-13:30,大部分人都去吃飯了,反而空檔超明顯。另外下雨天的午後也很少人,但記得帶傘就是啦~
時段 | 人潮狀況 | 適合活動 | 備註 |
---|---|---|---|
平日9:00 | 極少 | 拍照、細看建築 | 工作人員剛整理完環境 |
週末12:30 | 中等 | 避開團客、悠閒散步 | 餐廳人較多要錯開 |
雨天14:00後 | 稀少 | 室內展區深度參觀 | 戶外區可能部分關閉 |
如果想拍空景,強烈建議避開連假和寒暑假,這些時段連平日上午都滿滿人。我上次週二去碰到學校戶外教學,整個被小學生包圍…後來學乖先查教育局行程表。黃昏4點後其實也不錯,光線帶點金黃色,只是閉館前1小時會開始廣播趕人,要抓緊時間。
另外分享個小技巧:九宮閣的官方APP會顯示即時人流量,綠色時段衝過去準沒錯。記得避開旅行團的固定行程,他們通常10點到、11點半離開,中間那段擠到根本走不動。如果只能假日來,乾脆挑關門前2小時入場,雖然時間緊湊但至少能好好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