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最近在台北街頭發現一棟超特別的四層樓老宅改建案,這種多層次的空間規劃在台灣越來越流行了。不像傳統透天厝只注重坪數大小,現在的建築更講究每層樓的功能性分配,讓生活動線變得更順暢。我特別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四層樓空間規劃方式:

樓層 傳統用途 現代創意用法
1F 店面/車庫 工作室/共享廚房
2F 客廳餐廳 親子遊戲空間
3F 主臥室 主臥套房+更衣室
4F 次臥室 景觀露台+書房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我上個月去台南玩時看到的那棟四層樓文創空間。老闆把原本老舊的樓房改造成超有特色的複合式空間,一樓是咖啡廳,二樓做展覽,三樓變成手作工作室,頂樓還弄了個露天電影院。這種垂直整合的設計真的很聰明,完全發揮了四層樓建築的優勢。

其實在台北市區,這種四層樓的老公寓改建案例越來越多。我朋友去年就買了一間四層樓的舊公寓,他們家把樓梯重新設計成旋轉梯,每層樓都用不同色系的磁磚區分,還在天井加裝了玻璃採光罩。最讓人羨慕的是頂樓那層,整層打通做成開放式廚房和餐廳,週末找朋友來開趴超方便。

現在很多新建案也開始主打「四層樓別墅」的概念,特別是雙北周邊的重劃區。建商會把停車空間做在地下室,一樓當公共區域,二樓以上才是居住空間。這種設計比傳統透天更省地,又能保持住戶的隱私性。前陣子去看新店某個預售案,樣品屋就是把四層樓做成樓中樓的感覺,利用挑高設計讓空間感更開闊。

四層樓

四層樓透天厝到底值不值得買?過來人分享真實居住體驗,這個問題真的讓很多想買房的人猶豫不決。我自己住過四層透天厝三年多,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實際住起來的感覺,優缺點都很明顯,看完你就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了。

先說說空間部分,四層樓的優點就是房間真的夠多!像我們家一樓是客廳加廚房,二樓主臥,三樓兩間小孩房,四樓還能弄個書房兼儲藏室。親戚來也不用擔心沒地方住,過年圍爐超級方便。不過打掃起來也是真的累,特別是樓梯要天天爬,我媽每次來都說腿快斷了,年輕人可能還好,但家裡有老人家真的要考慮清楚。

再來看看費用部分,整理成表格比較清楚:

項目 透天厝實際花費 備註
水電費 約$5000/月 夏天冷氣開多會到$7000
裝修預算 至少$200萬 四層樓油漆就貴很多
清潔時間 每週6小時 光拖地就要2小時
樓梯維修 每5年$3萬 磁磚容易滑要特別注意

住透天厝最爽的就是不用擔心樓上鄰居吵,小孩怎麼跑跳都沒關係。我們家還養了兩隻狗,牠們在一樓庭院玩得很開心,這在公寓根本不可能。但缺點是安全問題要特別注意,尤其是低樓層的門窗,我們裝了兩道鎖還加監視器,畢竟現在治安沒有以前好。另外就是倒垃圾要自己追垃圾車,下雨天特別麻煩,常常要算準時間衝出去。

說到採光通風,四層樓的設計如果前後有開窗,真的比大樓舒服很多。我們家每層都有對外窗,夏天不用一直開冷氣,風吹進來就很涼。不過西曬問題要特別注意,當初沒想太多,結果下午三樓熱得像烤箱,後來只好加裝隔熱窗簾,又多花一筆錢。還有頂樓防水工程很重要,朋友家沒做好,颱風天就漏水,修起來超貴。

最近走在台灣街頭,發現越來越多四層樓的店住型透天厝冒出來,特別受年輕人歡迎。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偏愛四層樓的店住型透天?其實這種建築完美結合了現代生活需求跟投資價值,完全打中年輕世代「自住兼創業」的痛點。比起傳統透天,四層樓的設計讓空間運用更靈活,一樓當店面或工作室,樓上住家,等於把工作跟生活圈濃縮在同個空間,省下通勤時間又能隨時照顧生意。

這種店住型透天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屋多用」,我們來看看實際使用方式:

樓層 常見用途 年輕人愛用原因
1樓 咖啡廳/工作室/網拍倉庫 創業成本低,直接在家開業
2樓 客廳+廚房+用餐區 生活動線集中,方便接待客戶
3樓 主臥+嬰兒房 隱私性夠又不會離店面太遠
4樓 客房/儲藏室/空中花園 彈性空間可隨需求調整

現在房價高得嚇人,年輕人與其買小套房,不如多存點錢買這種多功能透天。光是省下租店面的錢就划得來,而且這種建築通常位在舊市區或新興商圈,生活機能不差但房價比精華區親民許多。很多年輕夫妻會把一樓改造成親子餐廳或才藝教室,直接讓家裡變成收入來源,這種「住商混合」的模式特別適合想兼顧家庭與事業的族群。

建材跟設計也跟傳統透天很不一樣,新建案多半採用輕隔間,牆壁打掉重練很容易。年輕人裝潢時喜歡保留改造彈性,今天可能是網美工作室,明天就能變身成預約制私廚。這種「變形金剛」般的空間特性,完全符合現代人斜槓多元的生活型態。加上現在流行工業風或北歐極簡風裝潢,這種挑高空間正好能發揮設計感,難怪在IG上看到好多年輕人曬自家改造的透天美照。

四層樓

台南那個四層樓6000坪的誠品到底怎麼逛才順?這應該是很多書迷第一次踏進南紡夢時代店都會遇到的困擾。別擔心,在地人教你這樣逛最省力!首先要記得這間誠品是「由下往上」逛的動線設計,B1是生活雜貨和輕食區,建議先從這裡開始,買杯咖啡再慢慢往上攻佔其他樓層,不然走到腳酸還沒買到東西真的會很嘔。

樓層 重點區域 必逛亮點 建議停留時間
B1 生活風格 日本雜貨、文創小物 30-40分鐘
1F 書店主區 新書平台、雜誌區 1-1.5小時
2F 兒童館 繪本區、益智玩具 40分鐘(有小孩再加碼)
3F 影音/文具 黑膠唱片、限定文具 看荷包深度決定

二樓的兒童館超多爸媽會不小心卡關,那邊的玩具區根本是小孩天堂,如果沒帶小朋友可以直接跳過。三樓的文具控要小心,日本進口的限定款在這裡都能找到,但價格也很「精品」啊!記得逛的時候多留意角落的特價花車,常常會挖到寶。

周末人潮多的時候,電梯真的要等很久,建議直接走手扶梯比較快。如果打算待整天,B1的輕食區有座位可以休息,但熱門時段可能要搶位子。最近他們還新增了台南限定的文創商品區,在1F靠窗的位置,很多在地藝術家的作品只有這裡買得到,送禮自用兩相宜啦!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