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當親人離世時,台灣民間有許多需要注意的親人過世禁忌,這些習俗雖然看似繁瑣,但都是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與懷念。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禁忌,讓大家在這個難過的時刻能夠避免觸犯傳統禮俗,也讓往生者能夠安心地走完最後一程。

首先,在服喪期間要特別注意穿著,傳統上家屬會穿著素色衣物,避免鮮豔的顏色,尤其是紅色,因為紅色在台灣文化中象徵喜慶,與喪事的氛圍相衝突。此外,參加喪禮時也應避免佩戴過多的飾品,以表示對逝者的哀悼。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些規定很麻煩,但其實這些細節都是為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與尊重。

另一個常見的禁忌是關於喪禮期間的行為舉止。例如,在靈堂或喪家時,不宜大聲喧嘩或嬉笑,這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敬,也可能影響其他家屬的情緒。此外,傳統上認為在喪事期間不宜剪頭髮或指甲,因為這被視為「剪斷」與逝者的連結。雖然現代人可能覺得這些禁忌有些迷信,但在這種敏感的時刻,尊重傳統習俗還是比較妥當的。

以下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喪事禁忌,供大家參考:

禁忌事項 原因與解釋
穿著鮮豔衣物 紅色等鮮豔顏色象徵喜慶,與喪事氛圍不合,應以素色為主。
大聲喧嘩 靈堂是莊嚴的場所,保持安靜以示對逝者與家屬的尊重。
剪頭髮或指甲 傳統認為這會「剪斷」與逝者的連結,應避免。
參加婚禮或慶典 服喪期間不宜參與喜慶活動,以免沖煞。
拍照或錄影 喪禮場合不宜拍照,尤其是對逝者遺體,這被視為不敬。

除了這些行為上的禁忌,在言語上也要特別注意。例如,避免在喪家面前說「死」這個字,可以用「往生」或「離開」等較委婉的說法代替。另外,也不要隨意詢問逝者的死因,這可能會讓家屬感到不舒服。這些細節雖然小,但都能讓家屬感受到你的體貼與關心。

最後,關於喪事後的禁忌,像是百日內不宜參加他人的婚禮或搬家等,這些都是為了避免將晦氣帶給別人。雖然現代社會對這些禁忌的觀念逐漸淡化,但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正在服喪,不妨多體諒他們的處境,給予適當的空間與支持。

親人過世禁忌

親人過世後,家屬要注意的7大禁忌,這些傳統習俗雖然看似繁瑣,但都是台灣人長久以來累積的智慧,能幫助我們更慎重地送別親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項,讓家屬們在悲傷之餘也能避免觸犯傳統禮俗。

首先,在服喪期間要特別注意穿著,傳統上家屬要避免穿著鮮豔的衣服,尤其是紅色這種喜慶的顏色。這不是迷信,而是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另外,參加喪禮時也別忘了把身上的飾品取下,特別是那些閃亮亮的首飾,低調樸素才是這時候該有的態度。

再來是關於喪事的時間安排,台灣人很忌諱在農曆七月辦喪事,如果遇到這個月份,通常會提前或延後處理。還有就是出殯當天要避開「重喪日」,這個可以請專業的擇日師幫忙看日子。這些都是老一輩特別在意的細節,我們年輕一輩可能不太懂,但還是要尊重傳統。

禁忌事項 具體內容 注意期限
穿著禁忌 避免鮮豔顏色、華麗飾品 服喪期間
時間禁忌 避開農曆七月、重喪日 治喪期間
言語禁忌 不說「再見」、「下次見」等話 喪禮期間
飲食禁忌 避免參加喜宴、吃湯圓 百日內
搬家禁忌 不宜搬遷、裝修房屋 對年內
節慶禁忌 不主動拜年、參加慶典 三年內
掃墓禁忌 新喪未滿一年不掃他人墓 對年內

在言語方面也要特別注意,喪禮上最忌諱說「再見」、「下次見」這種話,這在傳統觀念裡很不吉利。可以改用「保重」、「請節哀」這樣的詞彙來表達關心。另外,百日內盡量不要參加喜宴或吃湯圓,這些都是象徵團圓喜慶的食物,與喪事的氣氛不合。

最後要提醒的是,在親人過世後的一年內,盡量不要搬家或裝修房子,這是為了讓逝者的靈魂能找到回家的路。還有就是三年內要低調過節,不主動拜年,也不要去掃別人的墓。這些禁忌雖然隨著時代改變已經沒那麼嚴格,但了解背後的文化意義,能讓我們更懂得如何用適當的方式懷念逝去的親人。

喪禮期間這些行為千萬別做,台灣人最常犯的禁忌,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NG行為。台灣人對喪禮的禮俗特別重視,一不小心踩到地雷可能會讓家屬不開心,甚至被長輩唸到臭頭。這些禁忌可不是迷信那麼簡單,很多都是對逝者和家屬的基本尊重,大家一定要記起來啊!

首先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穿著太鮮豔」,很多人覺得穿黑色太沉重,就想說穿個深藍色或深灰色應該OK吧?其實在傳統觀念裡,除了黑色其他顏色都算不莊重。特別是紅色、粉色這些鮮豔色系,絕對是大忌中的大忌!女生也要注意別化太濃的妝,淡妝表示哀悼才是得體的做法。

再來就是「亂說話」的問題,喪禮現場最忌諱說「再見」、「下次見」這種話,這對家屬來說超級刺耳。也千萬別問「怎麼走的」、「生什麼病」這種隱私問題,除非家屬主動提起。記得有次參加告別式,就聽到有人大聲問:「啊是得什麼癌症啊?」現場瞬間安靜到爆,超尷尬的…

禁忌行為 正確做法 原因
穿鮮豔衣服 全身黑色或深色系 表示哀悼
大聲喧嘩 輕聲細語 尊重場合
帶小孩吵鬧 盡量不帶幼童 避免打擾
拍照錄影 手機收起來 隱私考量
提早離開 等儀式結束 基本禮貌

還有一個很多人會犯的錯是「亂碰祭品」,特別是年輕人不懂規矩,看到供桌上的水果餅乾就直接拿起來吃。這些都是要給往生者的,活人絕對不能碰!記得有次看到年輕人順手拿了供桌上的糖果,馬上被旁邊的阿姨制止,場面有夠難看。如果真的肚子餓,等儀式結束後再去外面買東西吃就好。

最後要提醒的是「紅包怎麼包」,喪禮的白包金額要單數,像是1,100、3,300這樣,絕對不能包雙數!因為雙數是喜事的規矩。金額也要注意,太多太少都不恰當,通常看交情包1,000到3,600之間最常見。記得要在上面寫「奠儀」兩個字,別傻傻地寫「恭喜」啊!

親人過世禁忌

為什麼守喪期間不能剪頭髮?台灣傳統習俗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老祖宗的觀念有很深關係。在台灣傳統喪禮習俗中,守喪期間(通常是49天或100天)不剪頭髮、不刮鬍子,是一種對逝者表達哀思的方式。老一輩的人相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隨意修剪會被視為不孝,尤其在親人剛離世的敏感時期,更要保持「完整」的狀態以示尊重。

這種習俗背後還隱藏著幾個民間說法:首先,頭髮被認為是人的「精氣神」所在,隨便剪掉可能會影響守喪者的運勢;其次,蓬頭垢面的形象能讓外人一眼看出這家人正在服喪,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禁忌(比如上門拜訪或邀約聚餐)。有些比較傳統的家庭甚至會要求守喪期間不能洗澡、不能換洗衣物,不過現代人大多已經簡化這些規矩了。

守喪禁忌項目 傳統說法 現代常見做法
剪頭髮 損傷父母給予的身體 多數人仍遵守
刮鬍子 不修邊幅表哀悼 男性較常維持
穿鮮豔衣服 對逝者不敬 改穿素色衣物
參加喜慶活動 沖煞亡魂 通常避開前三個月

其實這些習俗會隨著地區和家族習慣有所不同。像南部比較鄉下的地方,可能還保留著更嚴格的規矩;而都市裡的年輕一輩,可能只會在意頭七或出殯當天的禁忌。我阿嬤以前就常說,守喪期間如果偷偷剪頭髮,晚上睡覺會夢到過世的長輩來罵人,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這種說法確實讓小時候的我們不敢亂來。現在想想,這些習俗雖然有些看似不合時宜,但都是台灣人表達對親人思念的一種方式啊。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