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幢棟定義與日常應用小知識

在台灣,我們常聽到「幢」和「棟」這兩個字,但你真的了解它們的定義嗎?其實這兩個詞在建築領域有明確的區分,雖然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混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兩個字的差異,還有我們買房租房時該注意的小細節。

先來看看基本定義表格:

詞語 定義 常見用法
指單一獨立建築物,通常有完整結構 「那幢豪宅」、「這幢公寓」
指建築群中的一個單位,可能是連體建築的一部分 「A棟電梯」、「B棟大門」

說到實際應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社區大樓。比如說一個大型社區可能有10幢建築,每幢又分為A、B、C三棟。這時候「幢」指的是獨立的建築物本體,而「棟」則是建築物內部的區分單位。這種區分在管理費計算、公共設施使用權限上特別重要,買房時一定要看清楚合約上寫的是「幢」還是「棟」。

另外在房屋買賣時,仲介常說的「這棟房子」其實是口語化的說法,嚴格來說應該用「幢」才對。不過因為台灣人習慣混用,所以除非是正式文件,不然大家也不太會計較。但如果是看建案廣告或政府公文,就會發現用詞比較精準,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

說到建築物的區分,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老社區會用「幢」來指稱不同類型的建築,比如「住宅幢」、「商業幢」,而「棟」則用來區分同一類型建築中的不同單元。這種用法在都市更新案中特別常見,因為要清楚界定不同用途的建築範圍。下次經過工地圍籬時,不妨注意看看上面的標示,會發現很多專業用詞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幢 棟 定義

1. 台灣人常搞混的「幢」和「棟」到底差在哪?這兩個字在房仲廣告或地籍資料上經常出現,但很多人其實用得很隨意。今天就來幫大家釐清這兩個字的正確用法,下次看到建案廣告或填寫文件時就不會再搞混啦!

首先從字形來看,「幢」這個字原本是指古代掛在旗桿上的裝飾布幔,後來演變成用來形容「獨立且造型特殊的建築物」。像是台北101那種有獨特外觀的摩天大樓,或是造型特別的別墅,就很適合用「幢」來形容。而「棟」這個字則是從房屋的結構樑柱演變而來,比較偏向「建築物的計量單位」,像是我們常說的「這棟大樓」、「那棟公寓」。

實際使用上可以參考這個對照表:

用字 適用情境 舉例
獨立建築、造型特殊 「信義區那幢玻璃帷幕大樓」、「山坡上有幢歐式別墅」
一般建築、計量單位 「社區總共有五棟大樓」、「這棟是我們公司的辦公大樓」

有趣的是,在台灣的建築法規和地政事務所的登記資料中,其實更常使用「棟」這個字。因為「棟」是正式的建築物計量單位,而「幢」比較偏向日常用語中的形容詞。不過現在很多建商為了讓案子聽起來更高級,會刻意使用「幢」來稱呼他們的建案,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看到「豪宅幢幢」這種說法的原因。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會用「棟」來指稱整排連在一起的透天厝,像是「這棟透天有三戶人家住」。這種用法雖然不太符合官方定義,但在口語中還蠻常見的,算是台灣特有的用法。所以如果你聽到長輩這樣說,也不用急著糾正他們啦!

2. 買房時仲介説的「棟」是什麼意思?一次搞懂

最近陪朋友看房,仲介一直說「這棟採光好」、「那棟公設比較新」,搞得他一頭霧水。其實在台灣房產術語裡,「棟」這個字真的很常出現,但很多人看房時都不太清楚具體指什麼。今天就來幫大家拆解這個買房必懂的關鍵字,下次聽到仲介講就不會再霧煞煞啦!

簡單來說,「棟」就是指建築物中獨立的一幢。特別是在社區型建案或大樓裡,經常會分成A棟、B棟、C棟這樣來區分不同位置的建築物。每棟通常會有自己的電梯、樓梯間和公共空間,甚至管理費計算方式也可能不同喔!

常見用語 實際意思 注意事項
獨棟 單一建築物沒有連通其他棟別 通常隱私性較高
連棟 多棟建築物彼此相連 要注意隔音問題
邊間棟 位於社區最外側的棟別 可能有較多採光面
中庭棟 面向社區中庭的棟別 景觀較好但價格可能較高

實際看房時,仲介說「這棟離垃圾間比較近」或「那棟離游泳池比較遠」,都是在描述該棟建築物在社區中的相對位置。有些建案不同棟別還會因為面向馬路或中庭,而有價差喔!建議大家看房時可以主動問清楚想看的單位是哪一棟,最好實際走一趟那棟的公共空間和動線,才能真正感受居住環境。

幢 棟 定義

3. 為什麼台灣建築常用「棟」而少用「幢」?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的語言習慣和建築文化有關。在台灣日常對話中,「棟」這個字用起來特別順口,像是「那棟大樓」、「這棟公寓」,大家一聽就懂。反觀「幢」這個字,雖然字典裡也有「房屋」的意思,但在台灣真的很少人會這樣說,感覺比較文謅謅的,不太符合我們平常講話的調性。

台灣人用「棟」來計算建築物已經變成約定俗成的習慣了,從老一輩到年輕人都這樣用。你去問路的時候,當地人跟你說「往前走第三棟紅色建築」,絕對比說「第三幢」來得親切自然。這種用法也反映在官方文件和建築標示上,像是停車場的「棟別」標示、社區的「A棟B棟」分配,都是用「棟」這個字。

用詞比較 台灣使用頻率 常見使用場合
非常高 日常對話、建築標示、官方文件
極低 文學作品、少數正式文書

其實這種語言差異也跟兩岸用詞習慣有關。在中國,「幢」的用法比較普遍,他們會說「那幢樓」、「幾幢別墅」。但台灣就是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就像我們說「機車」他們說「摩托車」一樣自然。建築業界的朋友也說,台灣的建築圖說和合約書上幾乎都是用「棟」來計算建築物數量,很少看到「幢」這個字出現。

有趣的是,台灣有些老一輩的人反而會用「間」來講房子,像是「這間房子」、「那間店」,但講到整棟建築物時還是會切換成「棟」。這種用詞的微妙差異,其實也反映出台灣人對建築物規模的直覺判斷——獨戶住宅可能用「間」,但公寓大樓或商業大廈就會自動切換成「棟」了。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