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說到陳布衣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傳統手工藝,但其實這位老師傅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獨特的「卡車披薩」創業故事。在台南鄉下開了三十年卡車維修廠的老陳,某天突然把店裡廢棄的貨車斗改造成移動披薩窯,從此開啟了第二人生。

老陳的創意來自於修理卡車時突發奇想——那些生鏽的貨車零件和鋼板,經過巧手改造後竟然變成了超實用的烹飪工具。他用卡車排氣管當煙囪、煞車鼓做烤盤,甚至把柴油引擎零件改造成調溫裝置。這種粗獷工業風的披薩窯,烤出來的餅皮特別酥脆,很快就成為在地人排隊也要吃的隱藏版美食。

卡車零件 改造用途 披薩特色
貨車鋼板 窯體外殼 受熱均勻
煞車鼓 烤盤 底部焦香
排氣管 煙囪 木香濃郁
油壓桿 窯門開關 保溫效果好

每當夕陽西下,陳布衣那台漆成紅色的「卡車披薩號」就會出現在安平老街的角落。最受歡迎的是他用龍眼木燻烤的府城風味披薩,麵糰裡揉進關廟鳳梨乾,鋪上東山窯烤桂圓和玉井芒果乾,吃過的客人都說這種甜鹹交織的味道,就像台南給人的感覺一樣溫暖又驚喜。

有趣的是,老陳堅持每片披薩都要切成不規則形狀,他說這就像卡車零件一樣,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有時候客人會拿到三角形、梯形甚至五邊形的披薩切片,反而成為拍照打卡的熱門話題。現在連外地來的遊客都會特別查詢「卡車披薩」的出沒地點,只為嘗一口這種充滿台味創意的料理。

陳布衣

陳布衣是誰?台灣文青最愛的手作服飾設計師,這個名字在台北巷弄間的文創市集裡可是響噹噹。從大稻埕老宅工作室起家,她用一針一線縫出台灣年輕人瘋搶的「有溫度衣服」,連明星私下都愛穿。不同於快時尚的速成感,陳布衣的作品總帶著手作的拙趣,每件衣服的車線微微歪斜反而成了招牌特色,就像她常說的:「完美的不完美,才是生活的樣子啊!」

她的設計靈感超級「台」,把傳統花布重新解構成現代剪裁,像是用阿嬤時代的紅牡丹布料做成oversize襯衫,或是把藍白拖的配色變成長洋裝。最厲害的是每季只出限量款,寧願讓客人等也不願量產,這種任性反而讓文青們更死忠。下面這張表就能看出她有多紅:

作品特色 文青愛的原因 經典代表作
手縫痕跡明顯 獨一無二的瑕疵美 歪線條亞麻連身裙
台灣元素重製 穿出本土認同感 茄芷袋改造托特包
每月限量30件 稀缺性就是炫耀資本 手繪藍染圍巾系列

工作室牆上總貼著手寫的「今天不接急單」紙條,客人卻甘願排隊三個月。陳布衣堅持每件衣服都要親自經手7道工序,從染布、剪版到最後釘鈕扣,連包裝都用回收報紙和麻繩。有次受訪時她邊縫邊說:「現在誰還在乎衣服是怎麼來的?但我就是想讓大家摸得到布料的生命。」這種龜毛性格反而吸引一堆死忠粉絲,連香港、日本的選物店都來談合作,但她還是每天騎腳踏車去永樂市場挑布,維持著小工作室的步調。

大家最近是不是常常聽到「陳布衣何時開始創立個人品牌?創業故事大公開」這個話題啊?其實陳布衣的創業故事真的超勵志,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位台灣本土品牌創辦人是怎麼從零開始打拼的。陳布衣最早是在2018年開始萌生創業念頭,當時他還在百貨公司當櫃哥,每天接觸各種美妝保養品,發現台灣消費者其實很需要專業又親切的在地品牌,就這樣一頭栽進了創業這條不歸路。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超級克難,陳布衣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開始研究產品配方,還記得他第一支自製護手霜是在自家廚房調配出來的。當時為了測試市場水溫,他先在自己的IG上分享使用心得,沒想到意外獲得超多粉絲迴響。這也讓他發現,與其幫別人賣產品,不如打造自己的品牌來得更實在。

時間點 重要里程碑 遇到的挑戰
2018年初 萌生創業想法 資金不足、缺乏專業知識
2018年9月 推出首款護手霜試賣 生產量小、成本高
2019年3月 正式註冊公司「布衣美研」 找工廠合作遇到品質問題
2020年 進駐誠品等實體通路 疫情衝擊、庫存壓力

說到創業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陳布衣常笑說「錢永遠不夠用」是最現實的問題。初期為了省錢,他連產品包裝都自己設計,還跑去學簡單的平面設計軟體。最慘的時候戶頭只剩幾千塊,連房租都快付不出來,還好靠著鐵粉們的支持才撐過來。他特別感謝第一批下單的客人,這些早期客戶後來都變成品牌的死忠擁護者,常常給他最真實的產品反饋。

隨著品牌慢慢做出成績,陳布衣開始把重心轉移到產品研發上。他堅持所有原料都要親自把關,甚至飛到日本、韓國找優質的供應商合作。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最值得的就是這種「龜毛」的堅持,讓品牌在競爭激烈的美妝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目前「布衣美研」已經有超過20個常態商品,每個月還會推出季節限定款,在年輕族群中特別受歡迎。

陳布衣

最近好多文青朋友都在問:「陳布衣的設計工作室在哪?台北巷弄裡的秘密基地」其實就藏在中山站後面的赤峰街巷弄裡,那個充滿老屋改造小店的地方。說真的第一次去還真的會迷路,因為它低調到連招牌都沒有,只有門前那盆長得特別茂盛的龜背芋在暗示「這裡有玄機」。推開斑駁的鐵門會發現裡面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磨石子地板配上天窗灑落的陽光,根本是IG打卡聖地。

工作室雖然不大,但每個角落都藏著驚喜。最特別是那個用廢棄窗框改造成的展示牆,上面掛滿了陳布衣幫客戶手繪的商標草稿,有些甚至還能看到橡皮擦擦過的痕跡。常來的熟客都知道下午三點後陽光會斜斜照進工作桌,那時候去最容易遇到本尊在畫圖,運氣好還能喝到他用虹吸壺煮的單品咖啡。

基本資訊 詳細內容
營業時間 週二~週六 13:00-19:00(常常偷跑提早開門)
隱藏版服務 每月最後週五有「帶老物來改造」活動
周邊地標 對面是賣古早味粉圓的「呷甜甜」,斜角有間24小時營業的漫畫店

記得有次週末下午去,剛好碰到陳布衣在教常客怎麼用廢紙箱做收納盒。他邊剪紙板邊碎念:「現在設計系學生都不會用美工刀了吼,都直接3D列印。」工作室牆上貼滿了便條紙,仔細看都是附近居民寫的感謝小卡,像是幫菜市場阿婆 redesign 價目表、幫幼稚園畫活動海報這種小事。最誇張的是洗手間門把居然是用斷掉的吉他琴頸改的,這種細節大概只有龜毛的處女座設計師才想得出來。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