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玄關門門檻的挑選與日常保養小技巧

每次回家第一步就是跨過玄關門門檻,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其實大有學問!門檻不只影響整體美觀,更關係到居家安全跟清潔便利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挑選門檻的實用建議,還有日常保養的小撇步~

常見門檻材質比較

材質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環境
不鏽鋼 耐用、防鏽、好清潔 冬天觸感冰冷、價格較高 潮濕地區、有寵物家庭
實木 質感溫潤、可客製化造型 怕潮濕、需定期保養 乾燥地區、日式風格裝潢
人造石 花色選擇多、無接縫 硬度較低可能刮傷 現代風格住宅
PVC 價格親民、安裝快速 耐用度較差、易變形 租屋處、預算有限

門檻高度怎麼選最剛好

一般建議玄關門檻高度在3-5公分最理想,太低擋不住門縫風,太高又容易絆到腳。特別是家裡有長輩或小朋友的話,可以考慮做斜邊設計,降低被絆倒的風險。我自己家就是選4公分高的不鏽鋼門檻,邊緣做成圓弧狀,既安全又好拖地,水不會流到外面去。

清潔保養這樣做才對

門檻最容易堆積灰塵跟頭髮,建議每週至少用吸塵器吸一次。如果是木頭材質,記得每半年上一次保養油,避免龜裂;不鏽鋼材質可以用中性清潔劑加軟布擦拭,千萬別用鋼刷會刮花表面。最近發現一個小妙招,在門檻縫隙噴點酒精再擦拭,連頑固的黑色黴菌都能清得乾乾淨淨!

安裝時要注意的細節

師傅來裝門檻時記得提醒他要留排水坡度,通常往室外側斜1-2度就好。我家上次就是沒注意這個,結果下雨天水會往室內流,後來只好重做。另外如果是老房子翻新,建議先把舊門檻拆掉檢查地板狀況,有時候下面都蛀空了沒發現,裝完沒多久就塌陷。

玄關門門檻

玄關門門檻怎麼挑?材質選擇全攻略,這可是裝潢時最容易忽略卻超重要的細節!門檻不只影響美觀,更關係到防水、隔音效果,選錯材質後續問題一堆。今天就來分享台灣常見的門檻材質優缺點,幫你找到最適合家裡的款式。

首先要注意門檻高度,台灣氣候潮濕,建議至少要有1.5公分才能有效擋水。太低的門檻雨季容易滲水,但太高又容易絆倒,這個高度剛好平衡實用性和安全性。再來是材質選擇,每種特性差很多:

材質 優點 缺點 適用場合
不鏽鋼 耐用、防鏽、好清潔 冬天觸感冰冷 潮濕區域、商業空間
實木 質感溫潤、自然風格 怕潮濕易變形 乾燥區域、日式裝潢
人造石 花色多、耐磨耐刮 價格較高 現代風格、預算充足
PVC塑膠 便宜、施工快速 易老化褪色 租屋處、短期使用

特別提醒住在基隆、台北這些多雨地區的朋友,不鏽鋼或人造石會比實木更適合。如果家裡有老人小孩,記得選邊緣做圓角處理的款式,避免刮傷。現在很多建材行都有提供客製化服務,能配合地板顏色做搭配,裝潢前記得先拿樣本回家比對看看整體感。

安裝時的小細節也很多,像是門檻下方要確實做好防水層,與地面接縫處要用矽利康填滿。有些師傅會偷懶只用水泥固定,時間久了容易裂開滲水,建議現場監工時要特別確認。預算有限的話,可以考慮不鏽鋼搭配木紋貼皮,既有防潮功能又能營造溫暖氛圍。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為什麼玄關門檻會漏水?常見問題解析」,其實這個問題在台灣老房子特別常見,尤其是遇到颱風季節或梅雨季的時候。門檻漏水不只會讓地板濕答答的,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牆壁發霉、木地板膨脹,真的超麻煩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常見的漏水原因,讓你可以自己先檢查看看。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門檻的防水層失效了。台灣很多老房子的門檻當初施工時,防水可能只做表面處理,經過十幾年的日曬雨淋,防水膠早就老化龜裂。特別是那種直接對外的大門,夏天被太陽曬到變形,冬天又被雨水滲透,防水層根本撐不住。另一個常見狀況是門框周圍的填縫劑脫落,雨水就從那些小縫隙慢慢滲進來,這種情況在公寓大樓也很常見。

再來就是排水坡度沒做好。你知道嗎?門檻其實要稍微做一點斜度讓水流出去,但很多師傅施工時沒注意這個細節。我朋友家就是這樣,每次下大雨雨水都會積在門檻邊,然後慢慢滲進屋內。還有就是門檻跟地板接縫處的矽利康老化,這個小地方很多人會忽略,但其實是漏水的熱點之一。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漏水原因跟特徵給大家參考:

漏水原因 常見特徵 好發季節
防水層老化 門檻周圍牆面有壁癌 雨季、颱風季
填縫劑脫落 門框邊緣可見裂縫 溫差大的季節
排水坡度不足 門檻處常有積水 豪雨過後
矽利康劣化 接縫處有發黑痕跡 全年都可能

另外要提醒大家,有些漏水問題其實是從其他地方來的。比如說陽台排水管堵塞,水排不出去就從門檻倒灌進來;或是樓上鄰居的陽台防水沒做好,水順著結構體流到你家的門檻位置。這種情況就要請專業師傅來檢查了,自己很難判斷水源到底是從哪來的。

玄關門門檻

DIY族必看!自己換玄關門檻的步驟其實沒想像中難,只要準備好工具跟著做,連新手都能輕鬆搞定。玄關門檻用久了難免會磨損或變形,自己動手換不但省錢還很有成就感,今天就來分享超詳細的實作流程。

首先要把舊門檻拆下來,記得準備好這些工具才不會手忙腳亂:

工具名稱 用途說明 備註
橡膠槌 敲鬆舊門檻 避免傷到磁磚
美工刀 切割殘留的矽利康 刀片要夠鋒利
螺絲起子 拆除固定螺絲 十字或一字看原本用的
水平尺 確認新門檻安裝是否平整 至少30公分長

拆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先用美工刀沿著門檻邊緣把矽利康割開,這樣才不會連磁磚一起扯起來。遇到特別頑固的舊門檻,可以先用吹風機加熱讓膠軟化會比較好處理。拆下來後記得把地面清乾淨,殘膠要用去漬油或酒精徹底清除,不然會影響新門檻的黏著度。

量新門檻尺寸時要特別仔細,最好量三次確認沒誤差。現在市面上有各種材質可選,不鏽鋼的最耐用但價格較高,PVC的便宜但容易刮傷,可以根據預算和需求來選擇。安裝前先擺上去用水平尺檢查,確認沒問題再上矽利康固定,記得內外兩側都要打膠才不會進水。最後用重物壓著等至少24小時讓膠完全乾透,這段時間盡量不要開關門。

一些小技巧分享給大家:如果門檻下有排水需求,記得留約1-2mm的縫隙;打矽利康前先用紙膠帶貼出整齊的邊線,完工後撕掉會很漂亮;施工最好選連續晴天,濕氣太重會影響黏著效果。這些都是老師傅不會告訴你的實戰心得,自己做一次就會很有感覺啦!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