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count>0 種菜人必看!5個超實用種植小技巧 | 陽台種菜超簡單!新手也能變達人 | 種菜人分享:這些菜最好種又好吃 – 最新新聞
0 Comments

種菜人的日常:從陽台到餐桌的綠色生活

每次看到鄰居阿伯在頂樓菜園忙進忙出,就覺得種菜人真是都市裡最療癒的存在。他們彎腰鬆土的背影、觀察菜苗生長的眼神,都藏著對土地最純粹的愛。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種菜行列,不管是為了食安還是減壓,這股「都市農夫」風潮正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新手種菜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

常見問題 解決方法 備註
澆水過多 手指插入土中1節確認濕度 多肉植物要更注意
陽光不足 選擇朝南窗台或補光燈 葉菜類至少需4小時日照
密植導致不通風 按照種子包裝建議間距 可先用穴盤育苗

記得第一次在陽台種九層塔,傻傻地把整包種子撒進小盆子,結果長得像雜草一樣密密麻麻。後來請教社區裡的資深種菜人林阿姨,才知道要間苗、要摘心,還要學著「聽」植物的需求——葉子發黃可能是缺氮,長得細長可能是陽光不夠。這些經驗談在種菜社團裡特別受歡迎,大家常分享自己失敗的「黑歷史」,反而比成功經驗更實用。

最近發現「以菜種菜」的妙招超級省錢!像是把市場買回的青蔥留3公分根部,插進水杯裡兩天就能長出新芽;紅蘿蔔頭切下來泡淺水,一週後會冒出可愛的蘿蔔纓,拿來煎蛋香氣十足。這些小技巧特別適合租屋族,用回收容器就能打造迷你菜園。FB社團「陽台種菜交流站」裡,有人甚至用寶特瓶種出整排香菜,收成時擺滿桌的模樣超有成就感。

七月的太陽毒辣得很,這時候種菜人最怕午後雷陣雨。上週才看到隔壁棟的陳大哥緊急搬出遮陽網,他說夏季種空心菜、地瓜葉這類耐熱作物最穩當。如果想挑戰進階版,可以學黑熊學院的野外求生課,用寶特瓶做自動澆水系統,或是把廚餘堆肥變成「黑金土」。這些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現代小技巧,讓種菜這件事情變得既傳統又新潮。

種菜人

種菜人必看!5個最常犯的種植錯誤你中了幾個?

各位熱愛種菜的朋友們,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新手甚至老手都容易犯的種植錯誤。這些小細節沒注意,可是會讓你的菜園事倍功半喔!讓我們一起來檢查看看,你是不是也踩過這些地雷呢?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澆水太多或太少」,很多人以為植物就是要一直澆水,結果根部爛掉;或是工作太忙忘記澆水,植物直接渴死。其實每種植物需求不同,像番茄喜歡濕潤但怕積水,九層塔則是寧可稍乾也不要太濕。建議可以用手指插入土中2-3公分感受濕度,這樣最準確。

再來是「施肥不當」的問題,很多人覺得肥料越多越好,結果造成肥傷。特別是化學肥料,濃度沒控制好很容易燒根。有機肥雖然溫和,但也要注意發酵程度,未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反而會引來蟲害。建議可以參考這個簡單的施肥對照表:

植物類型 施肥頻率 建議肥料
葉菜類 每2週一次 氮肥為主
果菜類 每週一次 磷鉀肥為主
香草植物 每月一次 稀薄液肥

第三個錯誤是「忽略病蟲害早期徵兆」,等到葉子被吃光或植株枯萎才處理就太晚了。平時要多觀察葉背、嫩芽這些蟲子最愛躲的地方,發現異狀就要立即隔離處理。可以用辣椒水、苦楝油這類天然防治法,避免一開始就用強效農藥。

第四個常犯的錯誤是「種植密度太高」,為了省空間把苗種得太密,結果通風不良容易生病,養分也不夠分。像高麗菜至少要留30公分間距,小白菜也要15公分左右。別貪心,給植物足夠的生長空間很重要。

最後是「不考慮季節和氣候」,台灣天氣變化大,夏天種冬天菜或是反過來都很難成功。像現在7月適合種空心菜、地瓜葉這類耐熱的,等到9月再開始準備冬季蔬菜比較恰當。記得要根據季節調整種植計畫喔!

新手種菜人如何挑選適合的蔬菜品種?在地達人教你選!第一次種菜總會遇到不知道從何下手的困擾,其實挑對品種就成功一半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在地農友都推薦的挑選技巧,讓你輕鬆種出滿滿成就感!

季節性最重要
台灣氣候變化大,選錯季節種植很容易失敗。夏天高溫多濕,適合耐熱的秋葵、空心菜;冬天則可以種青江菜、菠菜這些怕熱的蔬菜。記得一個小秘訣:傳統市場當季盛產什麼,就是最適合現在種的品種喔!

空間決定品種
陽台種菜和菜園種植選擇大不同。空間小的話,推薦這些好種又不佔地的品種:

蔬菜類型 推薦品種 生長週期 適合環境
葉菜類 奶油白菜 30-45天 盆植/半日照
香草類 九層塔 全年可種 窗台/全日照
果菜類 迷你番茄 60-90天 吊盆/全日照

從簡單的開始
新手建議先挑戰「隨便種隨便活」的入門款,像是地瓜葉、空心菜這類幾乎不用特別照顧的蔬菜。等累積經驗後,再嘗試需要更多技巧的小黃瓜、草莓等作物。記得要選抗病性強的品種,農藥行老闆都會很熱心推薦適合當地病蟲害的品種喔!

土壤與品種搭配
台灣各地土壤性質差異大,北部酸性土適合種芋頭,中南部鹼性土則適合種蘆筍。如果不確定家裡土壤狀況,最保險就是買培養土來種。現在很多種苗場都有推出「懶人包」,連土帶種子一次搞定,對新手超級友善~

種菜人

都市種菜人必備!陽台小菜園規劃全攻略來啦~想在水泥叢林裡當個快樂農夫其實超簡單,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你家陽台馬上變身綠意盎然的小菜園!今天就來分享台灣人最愛的陽台種菜秘訣,從空間規劃到作物選擇一次搞定,就算新手也能輕鬆上手喔!

首先要評估陽台環境,台北常見的狹長型陽台最適合用「階梯式層架」或「吊掛式盆栽」來擴充種植空間。記得測量日照時間,朝南的陽台種番茄、辣椒這類需要全日照的作物最適合,朝北的陽台就改種耐陰的香草類。這邊整理台灣常見陽台作物的需求表:

作物種類 建議日照 適合季節 容器深度
九層塔 半日照 春-秋 15cm以上
小番茄 全日照 秋-春 30cm以上
空心菜 半日照 全年可種 20cm以上
薄荷 耐陰 全年可種 淺盆即可

再來是容器選擇,台灣天氣濕熱要特別注意排水!推薦使用有孔洞的塑膠盆或陶盆,底部記得鋪一層發泡煉石。土壤建議直接買市售培養土混和有機肥,自己調配容易長蟲不適合新手。澆水時間最好選早晨或傍晚,夏天每天澆1次,冬天2-3天澆1次,手指插入土中感覺乾燥再澆。

最後是超實用的空間規劃技巧!狹小陽台可以垂直發展,用掛牆式盆栽種香草;欄杆外掛花架種草莓;轉角放多層置物架擺葉菜類。記得留出走動空間,作物之間要保持通風。台北市區種菜要特別注意颱風季,強風來襲前記得把盆栽移到室內或固定好喔!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