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旱地變更建地」到底該怎麼處理,畢竟台灣地小人稠,能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這種土地變更其實牽涉到很多法規和程序,不是隨便說變就能變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資訊,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少走點冤枉路。

首先要知道,旱地通常是指農業用地中比較貧瘠、不適合耕種的土地。根據《區域計畫法》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想要把旱地變更成建地,必須先看這塊地是不是在「可建築用地」的範圍內。如果是的話,還要經過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申請步驟 所需文件 注意事項
土地分區證明申請 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 確認土地是否位於可變更區域
變更使用分區申請 計畫書、環境影響說明書 需符合地方政府整體規劃
繳納回饋金 計算書、繳款證明 金額依公告現值計算
建造執照申請 建築設計圖說、結構計算書 需符合建築法規

整個流程跑下來,快則半年,慢的話可能要一兩年。特別要注意的是,每個縣市的規定可能不太一樣,像桃園跟台中的審查標準就有差異。建議大家一定要先去當地政府的地政局或都發局問清楚,不要自己悶著頭準備文件。

另外很多人會忽略「環境影響評估」這關,尤其是面積比較大的土地變更案。現在環保意識抬頭,如果沒做好環評,後面可能會被要求補件甚至駁回。我有個朋友就是沒注意到這點,結果多花了三個月重新送審,真的虧很大。

旱地變更建地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旱地變更建地是什麼?5分鐘搞懂基本概念」,其實這跟台灣農地變更使用有關,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只能種田的旱地,透過合法程序變更成可以蓋房子的建地。這種變更在台灣鄉下特別常見,尤其現在都市房價高,越來越多人想往郊區發展,但要注意的是變更過程沒那麼簡單,要跑的程序跟條件都蠻多的。

首先要知道旱地和建地的差別,旱地通常是指不適合耕種或灌溉困難的農地,使用分區被劃為農業用地;而建地就是可以合法興建房屋的土地。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使用價值跟價格,建地價格往往是旱地的好幾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想辦理變更。不過要特別提醒,不是所有旱地都能變更,要看地方政府都市計劃跟相關法規規定。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旱地變更建地條件,給大家參考:

變更條件 說明
土地面積 通常要求最小面積,各縣市規定不同
臨路條件 需面臨一定寬度的既成道路
使用分區 需符合都市計劃或非都市土地變更規定
公共設施 可能要捐地或繳代金作為公共設施用地
環境評估 部分情況需做環評

實際跑變更流程時,通常要準備一堆文件,像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使用分區證明這些基本資料,還要看要不要做水土保持計畫。最麻煩的是審查時間很長,從申請到核准可能要好幾個月,甚至更久。另外費用也不便宜,除了規費,可能還要繳納回饋金或開發影響費,這些都要事先考慮清楚。

為什麼農地要變更為建地?背後的3大關鍵原因,這其實跟台灣這幾年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台灣地小人稠,尤其都會區的土地越來越不夠用,政府跟開發商自然會把腦筋動到農地上頭。不過這背後可不只是單純的「缺地就蓋」這麼簡單,而是有更實際的經濟和社會因素在推動。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都市擴張需求」,像新北、桃園這些地方,過去都是農田居多,但隨著人口往都市周邊移動,這些農地就變成建商眼中的黃金地段。再來是「土地價值差異」,同樣一坪地,農地跟建地的價格可以差到10倍以上,對地主來說當然想變更。最後是「產業轉型」,現在務農的人越來越少,與其讓土地閒置,不如轉作更有價值的用途。

關鍵原因 具體情況 影響範圍
都市擴張 捷運沿線、重劃區開發 雙北、桃園、台中
土地價差 農地每坪約2-5萬,建地20萬起跳 全台主要都會區周邊
產業轉型 農業人口老化,耕作收益低 西部平原農地為主

說到農地變建地的過程,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光是申請變更就要跑很多程序,還要通過環評、都計審查,有時候一拖就是好幾年。而且現在政府對農地保護越來越嚴格,像基本農田、特定農業區這些基本上就很難變更。不過有些位於都市計畫區邊緣的農地,或是已經很久沒在耕作的,就比較有機會通過審查。

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變更後土地價值翻倍,但後續的稅金也會變高。像土地增值稅、地價稅這些,都會從農地適用的優惠稅率變成一般稅率。所以有些老農即使手握精華區土地,也會因為負擔不起變更後的稅金而選擇維持現狀。這也讓農地變更出現一種特殊現象:越靠近都市的土地越搶手,但真正能成功變更的反而不多。

旱地變更建地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台灣哪些地區的旱地可以申請變更建地?」其實這個問題牽涉到各縣市的土地使用分區規定,還有《區域計劃法》的規範。簡單來說,不是所有旱地都能變更,要看土地所在位置、周邊發展狀況,還有地方政府有沒有開放申請。下面整理幾個重點給大家參考。

首先要注意的是,旱地想變更成建地,最基本要符合「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的規定。像是土地必須在「特定農業區」以外,而且周邊已經有發展跡象的地區比較容易通過。舉例來說,桃園航空城周邊、台中烏日高鐵特區附近,或是台南新市、善化一帶的旱地,過去都有成功變更的案例。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縣市近年開放旱地變更的熱區:

縣市 較易通過區域 備註
桃園 大園、觀音 配合航空城計劃
台中 烏日、大雅 高鐵周邊發展區
台南 新市、善化 南科周邊需求大
高雄 橋頭、岡山 新市鎮開發區域

申請變更的流程其實蠻複雜的,首先要準備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謄本,還要做環境影響評估。建議先到當地縣市政府的地政局或都發局詢問,他們會告訴你最新規定。像新北市這幾年就比較嚴格,除非是配合重大建設,不然旱地變建地難度很高。

另外要提醒的是,就算符合條件,變更過程可能要花1-2年時間,而且會有回饋金、公共設施捐地等要求。費用部分,除了規費,還要負擔變更後的增值稅,這些成本都要先算清楚。有些縣市還會要求申請人一併提出開發計劃,不是單純變更用途那麼簡單。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