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count>0 老式廁所的秘密,你知道幾個? | 傳統廁所這樣用才對! | 阿嬤年代的廁所長這樣 – 最新新聞
0 Comments

說到傳統廁所,這可是承載著不少台灣人童年回憶的地方啊!那種蹲式設計、磁磚牆面,還有總是會卡住的沖水把手,現在想想真是充滿時代感。記得小時候最怕晚上去這種廁所,因為燈光昏暗又常有蜘蛛網,每次都要憋氣快速解決。

傳統廁所有幾個鮮明的特點,先來看看這個簡單對照表:

特色項目 傳統廁所 現代廁所
沖水方式 水箱拉繩或按壓式 感應式或按鈕式
地面材質 磨石子地或小磁磚 防滑大塊磁磚
衛生紙放置 牆上鐵盒或直接放水箱上 專用衛生紙架
清潔工具 長柄刷子+水桶 自動清潔噴霧裝置

這種老式廁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股特有的”廁所味”,因為通風設計不良,常常需要擺芳香劑或點檀香來掩蓋。而且排水孔總是做得很大,小時候常被警告要小心東西掉進去。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排水設計確實比較容易堵塞,時不時就要請通水管師傅來處理。

說到使用體驗,傳統廁所的沖水聲特別大,尤其是老舊公寓裡,半夜上廁所總覺得會吵醒全家人。還記得那種金屬沖水把手嗎?用久了會生鏽,按下去有時會卡住彈不回來,水就一直流,這時候就要打開水箱蓋手動調整。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以前上廁所還要自己準備衛生紙,因為公共場所的傳統廁所常常不提供,或是要用投幣式販賣機購買。

傳統廁所

傳統廁所為什麼會有蹲式設計?原來跟這個習慣有關!每次看到老式公廁的蹲式馬桶,總會讓人好奇為什麼不直接做成坐式的。其實這跟台灣人早期的生活習慣大有關係,而且蹲式設計背後藏著不少實用考量呢!

老一輩的台灣人普遍認為蹲姿排便更符合人體工學,因為蹲下時腸道會呈現自然彎曲狀態,比起坐姿更能順暢用力。這種觀念源自農耕社會時期,當時人們習慣在田間就地解決,蹲姿成為最自然的排泄方式。後來即使有了固定廁所,這種習慣還是被保留下來。

除了文化因素,蹲式廁所其實有不少優點:

優點 說明
衛生 不用直接接觸馬桶座墊,減少病菌傳染風險
清潔 構造簡單容易沖洗,不容易藏污納垢
耐用 沒有複雜機械結構,維修成本低
省水 沖水量通常比坐式馬桶少

早期台灣建築空間有限,蹲式廁所因為佔地小、造價低,成為最普遍的選擇。特別是在學校、車站這類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考量清潔維護方便,大多採用這種設計。現在雖然坐式馬桶越來越普及,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蹲著上廁所比較習慣,甚至認為這樣排便更徹底。

有趣的是,現在有些養生專家反而提倡回歸蹲姿排便,市面上還出現讓坐式馬桶變蹲式的輔助踏板。這證明傳統設計確實有其道理,不只是單純因為過去技術落後才這樣做。下次看到老式蹲廁時,不妨想想這可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智慧結晶呢!

阿公阿嬤時代的傳統廁所長怎樣?帶你穿越時空看一看,這些充滿時代感的廁所設計,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在那個還沒有抽水馬桶的年代,台灣鄉下的廁所可是充滿了「古早味」的生活智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這些特別的記憶。

說到傳統廁所,最經典的就是「茅坑」了。這種用磚塊或木板搭建的簡易廁所,底下挖個大坑當作化糞池,上面架兩塊木板當踏板,上廁所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平衡。夏天時蒼蠅滿天飛,味道更是「濃郁」到讓人難忘。有些講究一點的家庭,還會在旁邊放一桶石灰,上完廁所撒一些來除臭消毒。

傳統廁所的衛生紙也跟現在很不一樣,那時候普遍使用粗糙的「粗紙」,甚至有人會用報紙或月曆紙代替。比較富裕的家庭才會用進口的「衛生紙」,薄薄的一張還要省著用。以下是阿公阿嬤時代常見的廁所用品對照表:

現代用品 傳統替代品 特別回憶
衛生紙 粗紙、報紙 常常會印到手上
馬桶刷 竹片、樹枝 要自己削尖來用
沖水系統 水瓢、水桶 要從井裡打水來沖

除了茅坑,還有一種「糞坑式」廁所也很有特色。這種廁所通常建在豬圈旁邊,排泄物直接掉下去給豬吃,形成一種特殊的循環經濟。雖然現在想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這可是很普遍的設計。上這種廁所時要特別注意腳步,不然一個不小心可能會踩空,那可就尷尬了。

傳統廁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夜晚的使用體驗。沒有電燈的時代,上廁所要提著煤油燈或手電筒,黑暗中還要擔心會不會有蛇蟲鼠蟻出沒。有些小孩甚至會因為害怕而憋著不上,直到天亮才敢去廁所。這種既緊張又刺激的如廁體驗,現在想起來反而成了特別的童年回憶。

傳統廁所

傳統廁所清潔妙招大公開!主婦們都在用的省力方法,今天就要來分享給大家啦!說到打掃廁所,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買一堆清潔劑,但其實家裡隨手可得的東西就能輕鬆搞定。像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牙膏、小蘇打粉,甚至是喝剩的可樂,都是超好用的清潔幫手喔!

先來說說馬桶清潔吧!很多人都會買那種藍色清潔塊,但其實用小蘇打粉加白醋效果更好。把小蘇打粉撒在馬桶內側,靜置10分鐘後倒點白醋,那個泡泡反應超厲害的,連頑固的尿垢都能輕鬆刷掉。記得要用馬桶刷從邊緣開始刷,這樣才不會漏掉任何死角。

清潔部位 推薦材料 使用技巧
馬桶內側 小蘇打+白醋 靜置10分鐘後刷洗
磁磚縫隙 牙膏+舊牙刷 擠牙膏後用牙刷來回刷
洗手台水垢 檸檬汁+鹽巴 敷5分鐘後用菜瓜布輕擦

洗手台的水垢問題也很讓人頭痛,特別是那種白白的水漬。這時候切半顆檸檬,沾點鹽巴直接擦拭,效果比市售的清潔劑還要好!而且檸檬的清香會讓整個廁所聞起來很舒服,完全不用擔心化學藥劑的味道。如果是比較頑固的陳年水垢,可以敷個5分鐘再用菜瓜布輕刷。

磁磚縫隙發霉是很多人的惡夢,與其花大錢買除霉劑,不如試試看用牙膏搭配舊牙刷。擠一點牙膏在發黑的縫隙上,用牙刷來回刷個幾下,馬上就能看到效果。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在淋浴間的地板縫隙,連最難清的角落都能處理得乾乾淨淨。記得刷完後要用清水沖一下,不然牙膏殘留反而會黏灰塵喔!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