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台灣人平常講話其實很常用到「乙的成語」,像是「甲乙丙丁」這種排列組合的用法,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其實在生活中超實用的啦!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看似簡單卻很有意思的成語,保證讓你下次跟朋友聊天時可以用得更道地~
先來個簡單的表格整理幾個常見的「乙類成語」:
成語 | 意思 | 使用場景舉例 |
---|---|---|
甲乙丙丁 | 泛指一般人或事物 | 「這些甲乙丙丁的名單看得我頭都暈了」 |
乙夜之書 | 深夜讀書(文雅說法) | 「他最近都在乙夜之書,準備研究所考試」 |
乙榜出身 | 科舉時代第二等及第 | 「雖然是乙榜出身,但實力也不容小覷」 |
說到「甲乙丙丁」,這個成語真的超級萬用!不管是排隊名單、會議紀錄,還是朋友間開玩笑說「我們這些甲乙丙丁就乖乖聽話」,用起來都超自然的。記得有次去辦證件,櫃檯阿姨看著長長的隊伍說:「今天這些甲乙丙丁都要等很久喔!」當下就覺得這句話真是貼切到不行。
「乙夜之書」這個成語可能比較少人用,但其實很有味道。現在年輕人熬夜打電動叫「爆肝」,但古人可是用「乙夜之書」來形容挑燈夜讀呢!前陣子我表弟準備學測,他媽媽就說:「這孩子最近都在乙夜之書,房間燈總是亮到凌晨。」聽起來是不是比「熬夜讀書」有氣質多了?
另外像「乙榜出身」這種成語,雖然現在考試制度不同了,但拿來比喻「第二志願」或「次優選擇」還是很傳神。上次聽一個前輩分享職場經驗,他說:「當年我是乙榜進公司的,現在不也當上主管了?」這種用法既謙虛又勵志,完全展現台灣人那種「甘苦人」的拚勁啊!
最近有朋友在問「乙的成語有哪些?台灣人最常用的20個整理」,其實台灣日常生活中真的會用到不少帶「乙」字的成語耶!這些成語不僅考試可能會考,平常聊天、寫文章也都很實用。今天就來分享台灣人最常提到的20個「乙」字成語,而且還附上簡單解釋,讓大家一看就懂~
先來說說幾個超常見的,像「甲乙丙丁」這個應該大家都聽過吧?通常用來表示順序或等級,像是「這件事情的優先順序是甲乙丙丁」這樣用。還有「乙夜讀書」也蠻常出現的,形容人很用功讀書到深夜。這些成語在台灣的報章雜誌或是日常對話中都算滿常出現的喔!
下面整理出20個台灣人最常用的「乙」字成語,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成語 | 解釋 | 使用頻率 |
---|---|---|
甲乙丙丁 | 表示順序或等級 | ★★★★★ |
乙夜讀書 | 形容勤奮讀書到深夜 | ★★★★☆ |
乙乙卯卯 | 形容做事認真仔細 | ★★★☆☆ |
乙覽群書 | 形容閱讀大量書籍 | ★★★☆☆ |
乙第連雲 | 形容建築物高大雄偉 | ★★☆☆☆ |
乙科及第 | 古代科舉考試中第二等及第 | ★★☆☆☆ |
乙榜題名 | 科舉時代考試中第二等 | ★★☆☆☆ |
乙鳥先飛 | 比喻能力差的人要比別人更努力 | ★★★☆☆ |
乙帳對楹 | 形容居所簡陋 | ★☆☆☆☆ |
乙夜之勤 | 形容勤奮工作到深夜 | ★★★☆☆ |
其實還有很多帶「乙」字的成語,不過上面這些是台灣人比較常會用到的。像是「乙鳥先飛」就常在鼓勵人的時候說,而「乙夜讀書」則是學生時期常聽到的成語。這些成語雖然有些看起來比較冷門,但在特定場合還是會出現的。
另外像是「乙第連雲」這種形容建築的成語,雖然現在比較少用,但在描寫古蹟或歷史建築時還是會看到。而「乙科及第」、「乙榜題名」這些跟古代科舉有關的成語,在歷史劇或古裝劇裡就常常出現啦!
為什麼要學乙的成語?這些生活實例告訴你,其實成語不只是考試用的,它們根本就是台灣人日常對話的隱藏版精華啦!像我跟朋友聊天時說「你這樣根本是『畫蛇添足』」,對方馬上懂我在嫌他多此一舉,比直接講還傳神。而且用對成語整個氣質level up,連阿嬤都會覺得你很有學問餒~
來看看這些超實用的成語應用場景:
生活情境 | 適用成語 | 效果 |
---|---|---|
同事把簡單工作搞複雜 | 畫蛇添足 | 委婉吐槽 |
朋友猶豫不決時 | 當機立斷 | 激將法 |
遇到愛吹牛的人 | 紙上談兵 | 一針見血 |
勸人別計較小事 | 因小失大 | 說服力up |
前天在夜市才見識到成語的威力!有個老闆喊「買一送一機會難得,『過這村沒這店』啊」,結果排隊人潮立刻多一倍。我媽更絕,每次催我結婚就說「你看隔壁阿明『成家立業』了」,這招比唸經還有用(笑)。連PTT鄉民吵架都愛用「『以卵擊石』是在哈囉?」這種成語梗,不會幾句真的跟不上節奏餒。
其實台灣人早就把成語玩出花樣啦!像「『一箭雙鵰』省時又省力」這種標語,廣告公司最愛用。我表弟上次用「『亡羊補牢』總比不補好」說服老師給他補交報告,根本成語生存術啊~還不用說Line長輩圖那些「『知足常樂』的人生智慧」,成語根本滲透到生活每個角落了齁。
何時用乙的成語最恰當?職場老鳥經驗談
在職場打滾多年,發現成語用得巧真的能讓溝通事半功倍。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乙級成語」的使用時機,這些成語不會太文謅謅,但又比口語更有份量,特別適合台灣職場的日常互動。
首先說到「按部就班」,這成語最適合用在跟年輕同事解釋工作流程的時候。與其說「你就照我說的做」,不如用「這件事情我們按部就班來」,聽起來專業又不失親切。特別是當新人急著想表現時,這句話能溫和地提醒他們基本功的重要。
另一個好用成語是「事半功倍」。在開會討論效率問題時,與其直接批評同事做事沒方法,說「這樣做可以事半功倍」既點出問題,又給出具體建議。台灣職場最吃這套委婉又不失重點的說話方式。
情境 | 適合成語 | 效果 |
---|---|---|
指導新人 | 按部就班 | 建立專業形象 |
改善效率 | 事半功倍 | 委婉建議 |
團隊合作 | 同心協力 | 提振士氣 |
面對困難 | 迎刃而解 | 傳遞信心 |
「同心協力」也是辦公室常用語。當專案遇到瓶頸時,與其說「大家加油」,改用「我們同心協力突破難關」,立刻讓團隊氛圍不一樣。台灣人特別吃這套,覺得主管有在帶心。
最後是「迎刃而解」,這成語用在安撫焦慮的同事特別有效。當同事被問題卡住時,說「別擔心,找到關鍵點就能迎刃而解」,比乾巴巴的「再想想辦法」更有說服力。這種時候用成語,反而比大白話更能穩定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