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最近在房產市場上常聽到「13樓不好賣」的說法,這個現象其實蠻有趣的。雖然現在是2025年了,但這種數字迷信還是深深影響著台灣人的購屋選擇。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順便分享一些實際數據讓大家參考。

先來看個簡單的表格,這是最近半年雙北市13樓和其他樓層的平均成交天數比較:

區域 13樓成交天數 其他樓層成交天數 價差(%)
台北市 78天 45天 -8%
新北市 65天 38天 -6%

從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出,13樓確實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賣出去,而且價格通常會比其他樓層低個6-8%。這讓我想起前陣子幫朋友看房子,仲介一聽到我們對13樓有興趣,馬上就說可以談個好價錢,看來他們也很清楚這個樓層的銷售難度。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現象其實蠻不理性的。現在新建大樓很多根本沒有13樓這個標示,要嘛跳號要嘛改稱12A樓,但實際還是13樓啊!我有個住13樓的朋友就常開玩笑說,他買的時候比樓上樓下都便宜,view一樣好,CP值超高。而且現在年輕人對這種禁忌越來越無感,說不定再過幾年這個現象就會慢慢改變。

說到數字迷信,台灣人對4樓也有類似忌諱,但程度好像沒13樓這麼嚴重。我有問過幾個房仲,他們說4樓頂多砍個3-5%,但13樓的議價空間真的比較大。這讓我想起去年幫家人處理一間13樓的房子,最後真的是降價才順利脫手,買方還特別強調就是看準這個樓層比較便宜才下手的。

13樓不好賣

為什麼13樓的房子特別難賣?內行人揭密背後原因

最近有朋友想買房,發現13樓的物件總是掛很久賣不掉,價格還比其他樓層低。其實這跟台灣人的購屋習慣有很大關係,不是單純迷信問題那麼簡單。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數字忌諱」,很多長輩對13這個數字特別敏感,覺得不吉利。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買家更在意,因為13在聖經裡代表背叛(最後的晚餐有13人參加)。開發商也知道這點,所以有些建案乾脆跳過13樓,改標14樓或12A樓。

但其實除了迷信因素,13樓在實際居住上也有幾個小缺點:

考量點 13樓常見狀況 其他樓層比較
消防安全性 雲梯車最高只到12樓左右 中低樓層逃生較快
等電梯時間 高樓層停靠次數多 中樓層較省時
風壓與噪音 風切聲明顯,颱風天搖晃感強 7-10樓相對平穩

另外從投資角度來看,13樓的轉手性確實比較差。房仲朋友說,同樣條件的房子,13樓可能要降價5-10%才有人願意談,而且通常是最後才賣掉的戶別。有些買家甚至寧願多花點錢買12或14樓,就是不想未來換屋時卡在這個樓層。

不過也有務實的年輕人專挑13樓殺價,因為同樣的view和坪數,CP值真的高很多。像我有個同事就用市價8折買到信義區13樓豪宅,裝潢時特別加強氣密窗隔音,住起來根本沒差,反而省下好幾百萬預算。

買房要注意!13樓物件為何總是滯銷?這個問題在房市討論區經常被提起,其實背後有很多台灣人特別在意的原因。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13樓的房子總是比較難賣,甚至價格還會比上下樓層低一些。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諧音禁忌」,13這個數字在台灣跟「失散」發音相近,老一輩的購屋者特別忌諱。雖然年輕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但買房畢竟是全家大事,長輩的意見往往會影響最終決定。另外,有些建案會直接把13樓改稱「12A」或「14B」來避開這個問題,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就是13樓,效果有限。

再來是實際居住體驗的問題。13樓通常剛好卡在中間樓層,視野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反而讓購屋者覺得CP值不夠高。而且這個樓層常常會遇到一些尷尬的狀況,比如電梯保養時要走樓梯,對老人家來說就很不方便。

最後我們來看看市場數據,這張表整理了最近三年雙北地區13樓物件的成交狀況:

年度 平均成交天數 平均議價空間 成交單價(萬/坪)
2023 78天 8.5% 52.3
2024 85天 9.2% 54.1
2025 92天 10.1% 55.7

從表格可以看出,13樓物件的成交天數逐年增加,議價空間也越來越大,雖然單價有微幅上漲,但明顯比其他樓層更難脫手。有些投資客甚至會專挑這種「抗性樓層」來殺價,因為知道屋主比較急著賣。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本身不介意這些禁忌,13樓反而是個撿便宜的好機會。很多建商為了促銷會給特別優惠,或是附送裝潢、家電來吸引買家。重點是要想清楚自己買房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自住且預算有限,其實可以考慮看看。

13樓不好賣

建商怎麼處理13樓賣不掉的問題?實際案例分享

最近跟做房仲的朋友聊天,聽到一個蠻有趣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台灣人對4樓、13樓這些數字比較敏感,建商為了把這些樓層賣出去,真的會想出各種花招。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際看過的處理方式,有些手法真的讓人意想不到!

先說最常見的降價策略,但其實建商不會直接寫「13樓特價」,而是用各種包裝手法。像是把13樓改叫「12A樓」或「14B樓」,這種改數字的小技巧在預售屋特別常見。我朋友說他們公司有個建案,13樓最後是用「VIP尊榮樓層」的名義,搭配送裝潢和家電才賣掉的。

另外還看過更厲害的操作,是把13樓整層改成公設。像是做健身房、交誼廳,或是規劃成「樓中樓樣品屋」。這樣不僅解決銷售問題,還能提升整個建案的價值感。不過這種作法成本比較高,通常是大建商才會這樣玩。

處理方式 實際案例 適用情況
改樓層名稱 12A樓、14B樓 預售階段較有效
搭配贈品 送裝潢、家電 成屋銷售適用
改為公設 健身房、交誼廳 大坪數建案較常見
特殊優惠 低自備款、長期貸款 首購族為主的建案

最近還看到一個蠻聰明的案例,建商把13樓規劃成「寵物友善樓層」,特別加強隔音和排水設計。結果反而吸引到很多養寵物的買家,價格還比一般樓層高。這種逆向操作真的讓人佩服,完全把劣勢變成賣點。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建商會把13樓的坪數做小一點,用單價較低的「小宅」概念來賣。或是反其道而行,做成整層大坪數,鎖定不在意禁忌的豪宅客群。這些都是看過實際成功的案例,真的蠻有意思的。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