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說到居家常見的齧齒類動物,大鼠屬的成員絕對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這些聰明的小傢伙不僅適應力超強,還經常在人類生活圈中神出鬼沒,今天就來聊聊牠們那些令人驚奇的特性吧!

大鼠屬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這種灰撲撲的小動物其實擁有超乎想像的社交能力。研究發現牠們會互相理毛、分享食物,甚至會對同伴表現出同理心。不過別被牠們可愛的一面騙了,這些傢伙可是出了名的破壞王,看看下面這個表格就知道牠們有多難搞:

大鼠屬行為特徵 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超強啃咬力(門齒每年長12cm) 電線、家具無一倖免
垂直攀爬能力 連水管都能當高速公路
每晚活動範圍達3公里 垃圾場到廚房來去自如

這些小搗蛋雖然讓人頭痛,但其實牠們對科學研究的貢獻超級大。實驗室裡的白老鼠就是從褐家鼠馴化來的,從藥物測試到心理學實驗都少不了牠們。你知道嗎?大鼠的基因組和人類相似度高達90%,難怪牠們能幫我們解開這麼多醫學難題。

說到繁殖能力,大鼠屬的動物簡直是開外掛般的存在。一對成年大鼠在理想環境下,一年可以繁衍出超過1,500隻後代!這種驚人的繁殖力讓牠們在都市生態系中站穩腳跟,也難怪台北街頭的夜市總能看到牠們靈活的身影。不過要提醒大家,看到野生大鼠最好保持距離,牠們身上可能帶有漢他病毒等病原體,千萬別因為好奇就去逗弄喔。

大鼠屬

大鼠屬是什麼?台灣常見種類一次看懂

最近在公園或水溝邊看到毛茸茸的大老鼠,你是不是也好奇這些傢伙到底是什麼來頭?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台灣常見的大鼠屬動物,這些小傢伙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有趣喔!大鼠屬(Rattus)是齧齒目鼠科下的一個屬,在台灣雖然不討喜但卻扮演著重要的生態角色,而且不同種類的生活習性其實差很多呢。

先來說說大家最常遇到的兩種大鼠屬動物。第一個絕對是溝鼠(Rattus norvegicus),這種體型較大的老鼠最愛住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附近,牠們的適應力超強,幾乎什麼都吃,所以才會在都市裡這麼常見。另一個是屋頂鼠(Rattus rattus),這種老鼠比較愛乾淨,喜歡住在高處像是天花板或樹上,牠們的尾巴特別長,身體也比較纖細,跟溝鼠的粗壯體型很不一樣。

下面整理一個簡單表格讓大家快速分辨這兩種常見大鼠:

特徵 溝鼠 屋頂鼠
學名 Rattus norvegicus Rattus rattus
體型 較粗壯 較纖細
尾巴長度 比身體短 比身體長
棲息地偏好 地面、下水道 高處、樹上、屋頂
常見活動時間 夜間為主 晨昏較活躍

除了這兩種外來種,台灣其實還有一些原生的大鼠屬動物,像是台灣刺鼠(Rattus losea)就是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山區。這些原生種通常比較害羞,不太會出現在人類居住環境,牠們的毛色偏黃褐色,跟都市裡灰溜溜的外來種長得不太一樣。下次看到老鼠時不妨多觀察一下,說不定會發現這些小動物的有趣之處呢!

最近好多台灣家庭都發現家裡突然出現大老鼠,真的超可怕的!為什麼家裡會出現大鼠屬?專家解析入侵原因其實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這些不速之客通常都是被食物和溫暖環境吸引來的,特別是天氣開始轉涼的時候,牠們就會想辦法鑽進屋內避寒找吃的。

根據環境衛生專家觀察,老鼠入侵家庭主要可以分成三大途徑。首先就是我們隨手亂放的食物殘渣,特別是廚餘沒有密封好,那個味道對老鼠來說根本就是免費吃到飽的招牌。再來就是家裡一些老舊管線的破洞,你可能覺得只是一個小縫隙,但對老鼠來說根本就是高速公路的入口。最後就是堆放雜物的習慣,那些很久沒整理的紙箱、雜物堆,根本就是老鼠最愛的五星級飯店。

入侵原因 具體情況 預防方法
食物吸引 廚餘未密封、零食隨手放 使用加蓋垃圾桶、食物收好
管線破損 冷氣管線縫隙、牆壁裂縫 定期檢查、用鋼絲絨填補
雜物堆積 紙箱長期堆放、雜物間 定期整理、保持通風乾燥

其實台灣常見的家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溝鼠,體型比較大,喜歡躲在下水道;另一種是屋頂鼠,身手超靈活,會沿著管線爬到高處。牠們的繁殖力超驚人,一對老鼠一年可以生出上百隻後代,所以一旦發現蹤跡就要趕快處理。很多人家裡看到老鼠第一個反應是用黏鼠板,但專家建議還是要從根本改善環境,不然抓了一隻還會有更多隻來報到。

現在很多新建案雖然看起來很密閉,但老鼠還是能找到方法鑽進來。特別是陽台對外的排水孔,如果沒有加裝防鼠網,根本就是開大門歡迎牠們。有些社區因為餐廳集中,更容易形成老鼠的「美食街」,牠們晚上就會沿著大樓外牆的管線到處串門子。所以不只是自家要整理,整個社區的環境衛生都很重要。

大鼠屬

大鼠屬何時最活躍?掌握活動時間有效防治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家裡發現老鼠蹤跡該怎麼辦?其實要有效防治,首先要了解老鼠嘅活動時間。大鼠屬(Rattus)嘅活動高峰期通常係夜晚,特別係天黑後2-3小時同埋天亮前2-3小時呢兩個時段。佢哋天生就係夜行性動物,日頭多數匿藏喺巢穴休息,夜晚先出嚟覓食同活動。

根據台灣嘅環境衛生研究資料,大鼠屬嘅活動仲會受季節影響。夏天因為天氣炎熱,佢哋會提早出動,大概晚上7點就開始活躍;冬天就會延遲到晚上9點後先出沒。而且佢哋好聰明,會避開人類活動頻繁嘅時段,所以半夜12點到凌晨3點往往係佢哋最活躍嘅黃金時間。

季節 開始活動時間 高峰時段 活動結束時間
夏季 晚上7點左右 9-11點 凌晨4點前
冬季 晚上9點後 11-1點 凌晨5點前
春秋 晚上8點左右 10-12點 凌晨4點半前

要防治老鼠,除咗知道佢哋嘅活動時間,仲要留意佢哋嘅習性。大鼠屬通常會沿住牆邊、管道等固定路線移動,因為咁樣可以靠觸鬚感知環境同埋避開危險。佢哋嘅記憶力同學習能力都好強,會記住邊度有食物同埋邊度危險。所以放老鼠藥或者捕鼠器嘅時候,最好揀佢哋活動嘅高峰時段,而且要定期更換位置,避免佢哋產生戒心。

另外,大鼠屬嘅活動範圍都好廣,一般可以達到30-50公尺。如果發現老鼠蹤跡,唔好以為佢哋只會喺發現地點附近活動。特別係城市地區,佢哋可以透過排水管、電線管道等移動到好遠嘅地方。所以防治工作一定要全面,最好聯合鄰居一齊進行,先可以有效減少老鼠數量。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