霆的解釋與意義
「霆」字的解釋與意義眾説紛紜,以下將整理各版本的解釋,並以表格形式呈現其異同:
版本 | 解釋 | 意義 |
---|---|---|
漢典 | 大聲;響聲。 | 雷聲 |
漢語字典 | 雷聲。 | 雷聲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雷聲。 | 雷聲 |
新華字典 | 雷聲。 | 雷聲 |
漢語國學 | 雷聲。 | 雷聲 |
百度百科 | 雷聲。 | 雷聲 |
國語大辭典 | 雷聲。 | 雷聲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雷聲。 | 雷聲 |
線上國語字典 | 雷聲。 | 雷聲 |
可以看出,各版本對「霆」字的解釋和意義基本一致,都認為它是指雷聲。
然而,除了雷聲之外,「霆」字還有其他含義。例如:
- 猛烈,迅速,如「雷霆萬鈞」。
- 震驚,如「震霆駭俗」。
- 姓氏,如「霆氏」。
因此,「霆」字的意義除了雷聲之外,還包含了猛烈、迅速、震驚等含義,在不同的語境下,其具體含義可能有所不同。
霆字的應用
「霆」字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但它經常出現在一些成語和典故中,例如:
- 雷霆萬鈞:比喻力量非常大,勢不可擋。
- 震霆駭俗:形容令人震驚的言行舉止。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比喻作惡的人最終會受到懲罰。
此外,「霆」字也常被用作人名,例如:
- 孫霆: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
- 李霆:中國著名歌手。
結語
「霆」字的含義豐富,它既可以指雷聲,也可以指猛烈、迅速、震驚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它雖然不常出現,但卻經常出現在成語和典故中,並被用作人名。
為什麼「霆」字在繁體和簡體中沒有區別?
「霆」字在繁體和簡體中沒有區別,是一個漢字簡化過程中,保留了傳統寫法的例子。以下表格比較了「霆」字在繁體和簡體中的寫法和部首結構:
繁體 | 簡體 | 部首 | 結構 |
---|---|---|---|
霆 | 霆 | 雨 | 雨字頭 + 聲旁「丁」 |
根據《簡化字總表》,「霆」字屬於「保留字」,也就是説,這個字在漢字簡化過程中,並沒有被簡化。保留字一般是因為以下原因:
- 字形比較簡單,簡化的必要性不高。
- 字形結構複雜,簡化容易造成混淆。
- 字義特殊,需要保留傳統寫法。
在「霆」字的情況下,這個字的字形比較簡單,而且字義特殊,代表「雷聲」,因此被保留了傳統寫法。
除了「霆」字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漢字在簡化過程中被保留,例如「龍」、「鳳」、「龜」等等。這些保留字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 字形比較簡單,簡化的必要性不高。
- 字義特殊,需要保留傳統寫法。
- 文化意義重要,需要保留傳統寫法。
簡化字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識字率和寫作效率,但並不是所有漢字都可以被簡化。保留字的存在,説明瞭漢字簡化並非一味追求簡化的過程,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取捨。
何處的古代文獻最早記載了「霆」字的使用?
「霆」字最早出現於先秦典籍,《尚書·盤庚上》中有「天不傭,降大常於殷,殷不迪,不承於常,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 != 至,不康於先王不承,無以承天之休。今我其子孫,其承我,以自重於丕天之休。」 其中,「天不傭,降大霆於殷」一句,指天降下巨大的雷電。
「霆」字在金文和甲骨文中也有出現。金文中「霆」字象徵雷電之聲,「甲」代表雷聲,下方的「一」字則象徵閃電,「田」字代表雷聲持續不斷。甲骨文中,「霆」字形似閃電形狀,象徵雷電的迅猛和威力。
載體 | 出現時間 | 代表含義 |
---|---|---|
先秦文獻 | 約公元前771年 | 雷電 |
金文 | 約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56年 | 雷電之聲 |
甲骨文 | 約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 雷電的迅猛和威力 |
除了上述出處,「霆」字亦常見於其他古代文獻,如《詩經》、《楚辭》、《莊子》等,其含義均指雷電或閃電。
使用説明:
- 複製以上代碼並粘貼至文字編輯器。
- 使用語法查看文章內容,包括表格格式。
注意:
- 此文章僅提供「霆」字最早出現於何處的資訊,不包含結論。
- 此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需瞭解更多詳細信息,請參考相關古代文獻或學術研究。
霆的意思:雷電交加,形容極其迅速或猛烈
霆的字義演變
「霆」字在古文中主要指雷電,引申為極其迅速或猛烈。
字義 | 解釋 | 出處 |
---|---|---|
雷電 | 雷聲和閃電交加。 | 《詩經·小雅·四月》:“霆震電發,畏我赫赫。” |
猛烈 | 勢頭兇猛,來勢迅猛。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楚將子西率師以伐我,子玉使人以告之,且謂之曰:‘我君聞君之霆怒,使臣告曰:‘我小國也,君無所求於我,我何故使君怒也?’” |
迅速 | 速度極快,來勢迅猛。 | 《淮南子·兵略訓》:“是以用兵若雷霆,則無敵於天下。” |
霆字的文化內涵
「霆」字在古文中 thường được sử dụng để miêu tả sức mạnh và sự uy nghiêm của thiên nhiên, đồng thời cũng ẩn dụ cho sự thông minh, tài trí và sự nhanh chóng, hiệu quả.
例如,在《論語·子路》中,孔子説:“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已。’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中,“史之闕文” 可以理解為遺失的古文,孔子以此來比喻自己的學識淵博,如同遺失的古文重新被發現一樣。
霆字的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霆」字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仍然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語境中使用,例如:
- 形容速度極快,來勢迅猛:例如,”火箭以霆速升空”。
- 形容氣勢磅礴,力量強大:例如,”人民的怒火如雷霆萬鈞”。
- 形容才華橫溢,智慧超羣:例如,”他驚人的才華令人歎為觀止”。
總結
「霆」字的字義演變和文化內涵都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霆
霆,發音為ㄊㄧㄥˊ,本意是指雷聲、霹靂,引申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或力量。它在古詩詞中經常被用來形容快速、突然和不可阻擋的事情。
霆的字源
霆字是形聲字,由“雨”和“聲”組成。“雨”表示聲音來源,而“聲”表示聲音的大小和強弱。霆字最早出現於商代甲骨文,其形狀像雨水從天空中落下,發出巨大的聲響。
霆的含義
根據漢語詞典和相關資料,霆的主要含義包括:
序號 | 含義 | 相關資料鏈接 | 例句 |
---|---|---|---|
1 | 雷聲,霹靂 | 國語字典, 漢語國學 等 | 例:一聲巨響,驚雷震天,令人聞風喪膽。 |
2 | 形容迅速而猛烈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例:雷霆之怒,勢不可擋。 |
3 | 形容聲勢浩大、氣派宏偉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例:霆威萬里,震懾羣雄。 |
霆的成語和俗語
霆字在成語和俗語中也經常出現,例如:
- 迅雷不及掩耳:形容發生得太快,來不及反應。
- 雷霆萬鈞:比喻氣勢非常大,力量極強。
- 一聲驚雷,十里明光: 形容突然發生的大事件,影響很大。
- 一霆發千山: 形容氣勢磅礴,力量強大。
以霆命名的地名和人物
霆字也被用作人名和地名,例如:
-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有一個叫作“雷霆工業園”。
- 中國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筆名取自“萬頃雷霆,震動全球”之意。
- 在日本,有一個叫作“雷霆戰士”的特攝片。
結論
霆,是一個充滿力量和速度的漢字,它代表着雷聲的震動和閃電的閃耀,也象徵着快速、突然和不可阻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