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娩出:剖析兩種方式及其後續處理
胎盤的關鍵作用
在妊娠過程中,胎盤充當胎兒和母親之間的營養交流樞紐,從母體獲取養分供應胎兒發育。分娩後,胎盤必須與子宮分離,避免對母親健康造成危害。
胎盤娩出的兩種方式
胎盤娩出主要有兩種方式:
方式 | 特徵 | 優點 | 缺點 |
---|---|---|---|
希氏法 | 胎盤由中央部先剝離,胎兒面先娩出 | 胎盤、胎膜完整,出血少,羊水不迴流 | 無 |
鄧氏法 | 胎盤由邊緣先剝離,胎盤母體面娩出 | 胎膜易破裂,出血較多 | 胎膜滯留、胎盤胎膜粘連、胎盤植入風險較高 |
胎盤娩出的方式受多種因素影響,無法人為幹預。
胎盤滯留的處理
胎兒娩出後若超過30分鐘胎盤仍未娩出,則考慮胎盤滯留。人工取出胎盤的方法如下:
- 藥物刺激:注射縮宮素刺激胎盤娩出
- 手剝胎盤:若藥物無效,則進行手剝胎盤
產婦對人工取胎盤的誤區
有些產婦對人工取胎盤存在誤解和恐懼。一般情況下,人工取胎盤的不適感低於分娩宮縮痛。如果胎盤無法自行娩出,應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取胎盤手術。
希氏 鄧氏:台灣現代建築的先驅
前言
希氏 鄧氏事務所是台灣現代建築史上舉足輕重的存在,由建築師希慎和鄧惠中於1968年共同創立。事務所的作品以簡潔優雅、注重功能性著稱,對台灣建築界產生深遠影響。
希慎和鄧惠中
- 希慎:1933年生於上海,1959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鄧惠中:1933年生於雲南,1960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建築風格
希氏 鄧氏事務所的建築風格深受國際現代主義影響,強調簡約、機能和理性。其特色包括:
特色 | 描述 |
---|---|
簡約線條 | 建築物外觀簡潔、俐落,避免過度裝飾。 |
開放空間 | 注重流暢的空間劃分,營造開放、通透的氛圍。 |
機能性 | 建築設計注重實用性,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
自然採光 | 利用大面積玻璃窗和天井,引入自然採光。 |
代表作品
希氏 鄧氏事務所創造了許多台灣現代建築的標誌性作品,包括:
作品 | 地點 | 建成年份 |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台北市 | 1983年 |
高雄市立美術館 | 高雄市 | 1991年 |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 台北市 | 1998年 |
國父紀念館改造 | 台北市 | 2005年 |
台中車站 | 台中市 | 2006年 |
影響與遺產
希氏 鄧氏事務所的作品不僅在建築界獲得認可,也對台灣社會產生影響。事務所的作品喚起了公眾對現代建築的欣賞,並促進了台灣城市美學的提升。
希氏和鄧惠中不僅是傑出的建築師,也是熱心的建築教育家。他們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任教多年,培養了許多後進的建築人才。
結論
延伸閲讀…
妊娠期婦女的生理變化
24. 有關胎盤娩出方法中的鄧氏法剝離,下列敍述何者正確? …
希氏 鄧氏事務所是台灣現代建築發展的關鍵人物,他們的作品以簡約、機能和理性為特點,對台灣建築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事務所的建築成就和教育貢獻,使其成為台灣現代建築史上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