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寄託思念之情
自古以來,「嬋娟」一詞便是女子曼妙身姿的代名詞,然而,蘇軾詞中「嬋娟」之喻,卻別具深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這句廣為傳誦的詞句,實則包含著對至親的濃濃思念。相傳,娥皇和女英兩位仙女,因不忍思念離世的丈夫帝舜,追隨丈夫昇天。然而,在途經洞庭湖時,遭遇惡浪,不幸墜入湖中,化作了湖中的兩座仙山。從此,娥皇便被尊為娥皇仙子,駐守在洞庭湖畔。
而後,後羿因射日有功,被王母賜予長生不老藥。但妻子嫦娥卻趁後羿外出之際,偷服了不死藥,飛升至月亮之中。自此,嫦娥便居住在廣寒宮,與玉兔和吳剛為伴,成為民間人們寄託團圓與思念之情的象徵。
蘇軾將嫦娥比喻為「嬋娟」,正是借用嫦娥飄然出塵、令人仰慕的意象,來寄託自己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透過月亮這份「共睹」的意境,即便相隔千里,也能感念彼此,共享團圓之樂。
因此,縱觀蘇軾詞中「嬋娟」之喻,實則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他通過娥皇與嫦娥的神話傳説,寄託了對親人之情的綿長不絕與對團圓之意的殷切期盼。
特徵 | 「嬋娟」 | 意象 |
---|---|---|
姿態 | 婀娜曼妙 | 月亮 |
代表 | 女子 | 團圓 |
傳説 | 娥皇、女英 | 嫦娥奔月 |
引申 | 親人之情 | 思念寄懷 |
嬋娟:意象與文化
嬋娟之義
「嬋娟」,一詞有多種解釋,在中文語境中常有以下兩個含義:
- 月亮:指美麗的月亮,常用於詩詞歌賦中讚美月亮的皎潔與光輝。
- 女子:代指美麗的女子,與「嬌媚」、「嬋麗」等詞彙相近,常用於形容女子容貌或氣質。
月亮意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嬋娟」一詞與月亮意象有著密切的聯繫:
文學作品
- 「嬋娟」是歷代詩詞中常見的月亮意象,常被用來寄託思鄉、懷人或抒發情感。
- 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嬋娟代表著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神話傳説
- 在中國神話中,嫦娥因偷吃了仙丹而飛升月宮,成為月神,因此「嬋娟」也成為月神的代稱。
- 如《奔月》的神話故事中,嫦娥居於廣寒宮,被稱為「嬋娟後」。
文化藝術
- 「嬋娟」也是傳統中國畫中常見的題材,常被描繪為一輪皎潔明月,寄託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 如宋代畫家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嬋娟高懸於夜空之中。
女子意象
作為女子代稱的「嬋娟」,也具有以下特點:
容貌嬌美
「嬋娟」一詞著重於女性容貌的嬌美與嫵媚,常被用於形容女子面容姣好、姿態動人。
氣質温婉
「嬋娟」還包含著女子氣質温婉、嫺雅的含義,表現出女性的柔美與優雅特質。
品格高尚
在某些語境下,「嬋娟」也指代具有高尚品格、賢淑端莊的女性。
嬋娟文化
「嬋娟」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嬋娟文化」:
嬋娟崇拜
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寄予了深厚的崇敬之情,而「嬋娟」作為月亮的代稱,也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
* 如中秋節祭拜月亮,祈求平安與幸福。
嬋娟藝術
「嬋娟」意象在中國藝術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繪畫、詩詞、音樂等領域的創作題材。
* 如唐代詩人李白的《關山月》,以嬋娟寄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表格總結
意象 | 特徵 | 文化影響 | 示例 |
---|---|---|---|
月亮 | 皎潔光輝 | 文學、神話、藝術 | 李白《舉頭望明月》 |
女子 | 容貌嬌美 | 女子代稱、品格高尚 | 唐代仕女畫《簪花仕女圖》 |
文化 | 嬋娟崇拜 | 節日、藝術、信仰 | 中秋節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