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墓之地探秘:五行庫藏奧妙無窮
引言
紫微鬥數中的「四墓之地」,即辰、戌、醜、未四宮,是五行十二長生的歸宿之處。此四宮分別掌管水、火、金、土之墓,孕育萬物終焉之時,故又稱「四墓庫」。
戌、未乾土與辰、醜濕土之別
戌、未為乾土,辰、醜為濕土。乾土需水滋潤,遇火則助其脆金;濕土需火烘焙,遇水可助水、晦火。
華蓋星之孤獨與才華
「四墓之地」又被稱為「四華蓋」。華蓋星象形華蓋,主孤獨。命宮中有華蓋者,常有清高孤獨之感,但也具備藝術氣息,聰慧過人。
四墓之地人之特質
紫微命宮落入「四墓之地」者,性格保守誠懇,不擅人際交往,容易感到孤獨寂寞。他們勤奮踏實,為生活奔波勞碌。
四庫地之開與庫藏之財
庫宜開,指「四庫地」辰、戌、醜、未遇衝動時,能釋放庫藏五行能量發揮作用。
四生地之怕動與沖剋
寅、申、巳、亥為四生地,內藏生氣萌發,不堪衝剋。若遇衝動,生氣散失,四生地反受其害。
四敗地之沐浴與脆弱
子、午、卯、酉為四敗地,主五行沐浴。五行在此地滋生軟弱,易受損傷。故四敗地宜靜不宜動。
四墓之地之沖剋與動靜
「四墓之地」辰戌對沖,醜未對沖,皆為土沖土,動而不剋。其他三地衝剋關係需視五行當令與氣勢而定。
結論
「四墓之地」在紫微鬥數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其五行庫藏、沖剋動靜之間的奧妙,折射出萬物生滅與循環的哲理。
四庫地:瞭解中國古代文獻寶庫
什麼是四庫地
四庫地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體例最嚴謹的一部官修圖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編成緣由
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集全國之力編輯一部規模空前的圖書,名為《四庫全書》。四庫地是《四庫全書》中的地理類書籍,旨在收錄中國歷代有關地理的著作。
編成過程
四庫地的編成歷經十餘年,由名宿紀昀、陸錫熊等主持,集結了當時最優異的地理學家和文獻學家。他們廣搜博採,徵集了全國各地的地理志書、方誌、地理總論等著作,共收錄書籍2434部,70690卷。
分類體例
四庫地按照地理區域劃分,分為總志、省志、府志、州縣志、山水、道里、方物、古蹟、考證、傳記等十類,每類再細分為若干子類。
類別 | 卷數 | 主要內容 |
---|---|---|
總志 | 547 | 綜合性地理著作,包括中國的沿革、版圖、疆域等。 |
省志 | 826 | 各省的地理概況、建制沿革、經濟文化等。 |
府志 | 1415 | 各府的地理、歷史、文化、經濟等。 |
州縣志 | 3294 | 各州縣的地理、歷史、名勝古蹟等。 |
山水 | 342 | 名山大川的地理描述和考察記錄。 |
道里 | 129 | 古代道路和里程的記載。 |
方物 | 224 | 各地特產、風物介紹。 |
古蹟 | 222 | 名勝古蹟的考證和記載。 |
考證 | 229 | 地理學術研究和考據。 |
傳記 | 174 | 地理學家和地方官的傳記。 |
特色和影響
四庫地具有以下特色:
延伸閲讀…
四墓庫
十二地支-四庫地
- 內容全面: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代的幾乎所有地理著作。
- 保存完好:經過精心編輯和修繕,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
- 編輯嚴謹:採用統一體例,確保了書籍的規範性和系統性。
四庫地的編纂對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和文獻保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系統化了中國古代地理知識,為後世地理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 為中國地方誌的編修樹立了典範,促進了各地地方誌的發展。
- 保護和流傳了大量珍貴的文獻,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