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s

斷。《禮·王制》司寇𠛬明闢,聽獄訟。《周禮·天官·宰》凡邦小治,冢宰聽。《前漢·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前漢·景帝紀》其議民徙大地者,聽。

𠋫。《戰國策》請王聽東方處。《註》聽,偵𠋫。

聾(耳部+16畫,共22畫,倉頡碼:卜心屍十(YPSJ),四角號碼:01401,部件組合:⿱龍耳)

形聲漢字(OC *roːŋ):聲符龍 (OC *b·roŋ, *mroːŋ)+意符耳 – 聾,聽不見聲音。

可能聳 (OC *sloŋʔ)有關(Schuessler, 2007)。

康熙字典: 聾【 集中 】【 耳部 】康熙筆畫: 22畫 部外筆畫: 16畫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籠。《説文》無聞。《釋名》籠。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左傳·僖二十六年》耳聽五聲和聾。《宣十四年》鄭昭宋聾。《註》聾,闇。《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疏》聾謂耳不聞聲。葱聾,獸名。《山海經》符禺山,其獸多葱聾,其狀如羊而赤鬛。《註》葱聾,如羊,首赤鬛。《韻補》葉盧黃切,音郞。《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黈纊塞耳,使君闇聾。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籠。《説文》無聞。《釋名》籠。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左傳·僖二十六年》耳聽五聲和聾。

《宣十四年》鄭昭宋聾。《註》聾,闇。《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疏》聾謂耳不聞聲。

聾(deafness)稱耳聾、失聰、聾症[1],或聽覺障礙(聽障),是一種聽力學疾病、聽力障礙,是指無法聽到聲音或聽力受損人。具重度聽力損失使人無法理解口語[2]。「失聰」一詞「失聽」[3],但為聽力減退,完全沒有或沒有聽力[4]。

聾可以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遺傳、疾病、藥物毒性、、年齡。聾程度可以患者聽力水平來分類,聽損到深度聾有可能。有些聾患者可能可以透過助聽器、人工耳蝸輔助性聽力設備恢復聽力,但有些聾患者可能需要學習手語或使用其他溝通方式。

延伸閱讀…

聾-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聽-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文化和社會中,聾人地位和權利有所不同。一些國家,聾人可以享受非聾人權利和機會,包括教育、就業、旅遊。一些聾人活躍於藝術、運動、社區服務領域,展現出自己華和貢獻。

促進聾人權益和社會融合,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立了聾人組織和社羣,提供支持、培訓和社交活動。此外,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致力於推廣手語、聾人文化和聾人教育領域,增進公眾聾人理解和。

漢字中,聾是一種形聲字,是指無法聽到聲音狀態。《説文解字.耳部》:「聾,無聞。」、「從耳龍聲」。[5]《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耳聽五聲和聾。」[6]

英語世界中,deaf派生詞deafness,文化和醫學語境下有着定義。其詞「deaf」(形容詞),作聽覺狀況標示時,字母d寫;「Deaf」(名詞)聾人文化,來説主要手語溝通人士,不論其聽力如何,首字母D寫,並言語和手勢上稱為「D Deaf」[7]。因此,英語 Deaf 可包括文化性聾者(使用手語人),如聾人子女。

延伸閱讀…

聾的繁體字怎麼寫

聾字解釋_聾的意思、拼音、部首、筆畫、筆順、五行_漢程字典

醫學層面聾定義即使音量有放大情形下,無法理解其他人説話情形[8]。若是耳聾,即使用測量聽力用聽力計(英語:audiometer)音量產生聲音,無法聽到。若是完全耳聾,不管什麼方式產生聲音,聲音是否有放大,無法聽到聲音。

神經學觀點,腦部處理語言部位會隨聽力有無而改變,大腦左腦半球可以處理語言,包括手語以及口説語言[9]。

耳聾可以分為四類:傳導性耳聾、感覺神經性耳聾、混合型耳聾和聽神經病變譜系。這些疾病會影響人聽覺,使其聽到聲音。這四類疾病差異是耳部受損部位。若要進一步區分:聽力減退有幾種程度:CDC定義,第一級是聽力減退,是指可以聽到噪音,但聽到聲音。第二級是中度聽力減退,聽不到其他人面前,音量説話。第三級是重度聽力減退,若音量説話,完全聽不到,若聲音量説話,只能聽到一點聲音。後一種重度聽力減退,只能聽到聲音,其他聲音聽不到[10]。

全世界有上百萬人有聽力減退問題。收入和計劃參與調查(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ation,SIPP)指出,美國聽障人大於5%[11]。於聽障人,有許多可以輔助其生活方案,例如其電話、鬧鐘提示聲音改為閃光,達到警示作用。人工耳蝸是聽障者另一選項[12],其需要手術植入裝置,可以刺激耳蝸神幫助患者聽。此外,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者,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幫助那些理解語言有困難聽障者[13]。

聾人文化是手語母語,關係文化認羣體,而且其實踐社會規範和文化規範方式於有聽力人(聽人)。不是所有醫學上或法律上耳聾人自動納入此一羣體,有聽力人有可能算此一羣體內。Baker和Padden定義,聾人文化包括「所有認為屬於大D Deaf社羣,且社羣接受此人成為成員人」[14],像是有聽力,但可以手語溝通聾人子女(英語:Child of deaf adult)。聾人文化包括了因為耳聾而影響,或是手語主要溝通媒介社會信念、行為、藝術、文學傳統、歷史、價值觀和社羣慣例[7]。D Deaf社羣成員會耳聾視是人類體驗異,而不是身心障礙或疾病[15][16]。

Author

alan1226a@gmail.com
最愛日本旅行。網站由2014年起不斷分享日本旅行心得~ 台灣《日本遊樂》專欄作家, 暢銷書《日本由我行》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